[发明专利]富勒烯类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制备技术无效
申请号: | 02105607.2 | 申请日: | 200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451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3-10-29 |
发明(设计)人: | 白春礼;郭玉国;万立骏;王琛;王春儒;商广义;杨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B7/00 | 分类号: | C25B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富勒烯类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制备技术主要是:首先把富勒烯的甲苯溶液加入到一定比例的乙腈溶液中,形成带有负电荷的富勒烯聚集体,然后利用电化学方法使该聚集体电泳到多孔模板的纳米孔洞中,从而形成有序的富勒烯纳米线阵列。纳米线的直径可由所用多孔模板的孔径进行调控,长度可由电解液浓度和沉积时间进行控制,晶体结构可通过退火得到改善。利用本发明不仅可以制得直径和长度可控的富勒烯纳米线,而且可得到高度有序的纳米线阵列。 | ||
搜索关键词: | 富勒烯类 纳米 阵列 电化学 制备 技术 | ||
【主权项】:
1、一种富勒烯类纳米线阵列的电化学制备技术,其主要步骤为:在非导电的纳米多孔模板一侧镀一连续的数纳米厚度的导电层形成电极,将该电极固定在导电基座上,模板的另一侧面暴露于电解液中,形成工作电极;用另一导电材料为对电板;将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中间用聚四氟乙烯或玻璃隔离后放入由聚四氟乙烯或玻璃制成的电解池中;把富勒烯的甲苯溶液加入到4-12倍体积的乙腈溶液中,形成带有负电荷的富勒烯聚集体的电解液;调整富勒烯的最终浓度为20~40μM;把该电解液转移到电解池中,于20-400V下进行恒电压沉积,模板电极作阳极,沉积时间为1-30min;使富勒烯聚集体电泳到多孔模板的纳米孔洞中,从而形成富勒烯纳米线阵列;将工作电极从电解池中取出,用乙腈冲洗后干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0560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无线电话的管理
- 下一篇:扩展的天然化学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