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37715.9 | 申请日: | 200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邵惠培;李海;庞凤斌;赵振芳;朱孔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2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水稻收获机械技术(装置)。目前传统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籽粒破碎和脱不净问题,用户难以接受。该项发明是将切流单滚筒与纵轴流双滚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纵向带板齿的双分离滚筒装置(技术),用分离部件代替空间结构较大的键式逐稿器承担籽粒、茎杆的分离功能。利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分离过程长,对谷粒损伤小,尤其对难脱和易破碎的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克服了传统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的问题,收获效果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纵轴 组合式 脱粒 分离 装置 | ||
【主权项】:
本发明属于水稻收获机械技术(装置)。目前传统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共同存在的问题是籽粒破碎、脱不净和分离损失大的问题,用户难以接受。该项技术发明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切流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技术),利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脱粒分离过程长,克服了传统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破碎率高、损失大的问题,收获效果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这一发明就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轴流装置的对转分离部件代替空间结构较大的键式逐稿器承担籽粒、茎杆的分离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脱粒能力。其分离作用强,对谷粒损伤小,尤其对难脱和易破碎的多种作物有较好的适应性。1切流与纵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该技术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轴流滚筒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切流与纵轴流滚筒装置对作物进行脱粒和分离,利用大间隙、低转速,使脱粒作用柔和、分离过程长,减少对谷粒的损伤,其设计思路是切流与纵轴流的组合。2纵轴流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纵轴流分离滚筒、分离凹板和上罩板,纵轴流分离滚筒的型式是板齿结构,前端板齿短且分布较密,后端板齿长且分布较稀。凹板为组合式栅格结构;上罩板分布许多导流叶片,对作物层起引导作用;滚筒与外围凹板系偏心配置,滚筒间隙在上方显著扩大。使物料层每旋转一周得以松散一次,降低了对谷物的损伤。3辅助喂入装置辅助喂入装置位于脱粒滚筒和分离滚筒之间,由一个直径较小的光滚筒和一个直径较大的板齿滚筒组成,两个滚筒旋向相反,用以引导从切流滚筒装置出来的脱出物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辅助喂入装置在引导脱出物进入纵轴流滚筒装置的同时,有利于物料层的松散,易于被抓取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013771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