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CN201980068728.9有效
  • 黑川祥史;田口雄一郎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9-10-16 - 2023-04-25 - B62D1/04
  • 本发明实现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的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操纵部的构造。具有:方向盘(1a),其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旋转中心轴(α);以及方向盘支撑轴(2),其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中心轴(β),而且相对于车身被支撑为不能以该中心轴(β)为中心进行旋转。方向盘(1a)相对于方向盘支撑轴(2a)的后端部被支撑为自由地进行以旋转中心轴(α)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盘支撑轴(2a)的中心轴(β)相对于方向盘(1a)的旋转中心轴(α)向上方偏离地配置。
  • 转向系统操纵
  • [发明专利]转向装置-CN201980068737.8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9-10-16 - 2023-01-10 - B62D1/18
  • 本发明实现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确保驾驶座的脚下的空间的转向装置的构造。转向柱(3b)具有筒状的前侧柱(9a)和具备与前侧柱(9a)的后端部连结的前端部的筒状的后侧柱(10a)。转向轴(2b)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前侧柱(9a)的内侧的前侧轴(11a);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后侧柱(10a)的内侧而且具有支撑固定方向盘(1)的后端部的后侧轴(12a);以及将前侧轴(11a)的后端部与后侧轴(12a)的前端部连结的万向接头(13a)。前侧柱(9a)的前端部始终配置为比上述后侧柱(10a)的中心轴的延长线中的存在于与该前端部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的部分更靠上方。
  • 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转向柱装置-CN201880027356.0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8-06-08 - 2022-05-17 - B62D1/184
  • 本发明实现能进一步提高支撑托架对外柱的保持力的外柱的构造。本发明的外柱(13a)由挤压成形品构成,并具备:一对侧板部(27a、27b),其分别沿轴向伸长,在轴向的一部分且在高度方向上比内柱(14a)靠一方侧的位置,具备沿宽度方向贯通的柱侧通孔(31),并且配置于内柱(14a)的宽度方向两侧;柱按压部(35),其设置于一对侧板部(27a、27b)中的至少一方,在向宽度方向内侧位移时,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向离开柱侧通孔(31)的方向按压内柱(14a);以及扩宽部(33),其设置于上述至少一个侧板部(27a、27b),经由被柱按压部(35)按压的内柱(14a)而被按压至宽度方向外侧。
  • 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扭矩传递用接头及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CN201880046811.1有效
  • 黑川祥史;濑川彻;石井彻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8-07-23 - 2022-04-15 - F16D1/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扭矩传递用接头,即使在基于中间传递部件的扭矩传递功能降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一对端部传递部件彼此之间继续进行扭矩传递。扭矩传递用接头具备中间传递部件(19)以及在中间传递部件(19)的轴向两侧部各配置一个且使各自的径向外侧部与中间传递部件(19)的径向内侧部卡合的第一传递部件(17)及第二传递部件(18)。第一传递部件(17)及第二传递部件(18)在互相接近的一侧的轴向端部具有第一预备卡合部(63)及第二预备卡合部(66)。第一预备卡合部(63)和第二预备卡合部(66)以具有即使在第一传递部件(17)和第二传递部件(18)之间经由中间传递部件(19)进行扭矩传递时也不会消失的周向间隙的状态互相卡合。
  • 扭矩传递接头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转向装置-CN202080027566.7在审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20-04-10 - 2021-11-19 - B62D1/18
  • 转向装置具备:方向盘;转向轴;转向柱;使转向柱倾斜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以及联轴器,该联轴器将转向轴与固定侧旋转体倾斜自如地连结,该固定侧旋转体与由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实现的倾斜动作不联动地被支承于车身侧。联轴器配置于比固定侧旋转体靠方向盘侧的位置。
  • 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转向装置-CN201780043670.3有效
  • 黑川祥史;西村信幸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7-07-18 - 2021-06-04 - B62D1/184
  • 在构成支承托架(18a)的安装板部(30a、31b)与支承板部(31a、31b)之间,设置有加强肋(33a、33b)。另外,在支承板部(31a、31b)与外柱(13a)之间,配置有构成定距托架(17a)的侧板部(40a、40b)。在为了将方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而对调节柄(26a)进行了操作时,利用设置在侧板部(40a、40b)的柱按压部(42a、42b)将转向柱(6a)向上方上推,并将被设置在侧板部(40a、40b)的上部的1对扩宽部(43a、43b)向宽度方向外侧推开。于是,扩宽部(43a、43b)被夹持在支承板部(31a、31b)与外柱(13a)之间。
  • 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装配方法-CN201680065926.6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6-11-10 - 2021-05-04 - B62D1/184
  • 在移位侧通孔和1对车身侧通孔将调节杆在宽度方向插通。在调节杆的两端部从1对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设置1对按压部。在调节杆组装调节柄。通过使调节柄向预定方向旋转,从而缩小1对按压部彼此的间隔,在该状态下,将一个按压部即所述调节螺母紧固,从而边确认附加在所述调节杆的轴力,边调整调节螺母的紧固量。在已确认的轴力在预定范围的状态下,完成调节螺母的紧固量的调整。
  • 转向装置装配方法
  • [发明专利]转向装置-CN201780009773.8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7-02-02 - 2021-02-02 - B62D1/184
  • 在构成支承支架(18a)的1对支承板部(36a、36b)与转向柱(6a)之间配置间隔支架(17a)的1对侧板部(52a、52b)。在为了将方向盘保持在调节后的位置而操作调节柄(26a)时,利用设置在侧板部(52a、52b)的柱按压部(56a、56b)将转向柱(6a)向上方推起,将设置在侧板部(52a、52b)的上部的1对渐宽部(58a、58b)向宽度方向外侧扩宽。而且,在支承板部(46a、46b)与转向柱(6a)之间夹持渐宽部(58a、58b)。由此,实现提高支承支架所产生的间隔支架的保持力的构造。
  • 转向装置
  • [发明专利]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CN201680045354.5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6-10-26 - 2020-09-22 - B62D1/184
  • 在调节杆(17a)的轴向2个部位位置设置有非圆形部(41),两个非圆形部(41)配置在位移侧支架(13a)的伸缩调节用长孔(16a)的内侧。而且,能保持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非圆形部(41)的上下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伸缩用长孔(16a)的上下方向内表面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间隙(44a、44b),比能调节方向盘的位置的状态下的非圆形部(41)的上下方向两端部边缘、与伸缩用长孔(16a)的上下方向内表面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间隙(43a、43b)小。由此,实现能够顺利调节解锁状态的方向盘的位置,且能够提高锁定状态的方向盘的支承刚性感的构造。
  • 方向盘位置调节装置
  • [发明专利]方向盘的上下位置调节装置-CN201680070197.3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6-12-02 - 2020-09-15 - B62D1/184
  • 在将两个按压部彼此的间隔缩小,且由两个支承板部夹持着两个被夹持板部的夹持状态下,从调节杆的外周面到两个通孔中的一个通孔的内表面中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下方向距离互不相同,且从调节杆的外周面到两个通孔中的另一个通孔的内表面中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下方向距离互不相同,且在一个通孔与另一个通孔,从调节杆的外周面到内表面的上下方向距离变小侧在上下方向位于相反侧。
  • 方向盘上下位置调节装置
  • [发明专利]伸缩式旋转传递轴及其制造方法-CN201680041321.3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6-07-26 - 2020-07-03 - F16D3/06
  • 引导板之中的至少1个引导板即对象引导板中,位于各滚珠的滚动面侧的径向一侧面、与各滚珠的滚动面,仅在夹着圆周方向中央部在圆周方向隔开的2处的接触部接触。在与对象引导板中的位于各滚珠的滚动面相反侧的径向另一侧面对置的内侧凹槽或者外侧凹槽的内表面,在圆周方向的相位与2处的接触部一致的圆周方向2个部位之中的至少1个部位,形成有副凹槽。在对象引导板中的被夹在各滚珠的滚动面与副凹槽的内表面之间的部分,由于各滚珠的滚动面侧的径向一侧面被各滚珠的滚动面按压,从而在弯曲的状态下,各滚珠的滚动面相反侧的径向另一侧面由副凹槽的内表面支承。
  • 伸缩旋转传递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CN201680045430.2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6-09-21 - 2020-03-27 - B62D1/184
  • 在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中,支承板部(19a)的内侧面中,仅仅夹着被按压部背面(24a)而位于前后方向两侧的1对突条部(31a、31b)的末端面,在从非夹持状态向夹持状态变更时,最先按压在移位支架(16a)的外侧面,其中,被按压部背面(24a)位于该支承板部(19a)的外侧面被被驱动侧凸轮(35)所按压的部分的背面侧。另外,在夹持状态下,1对突条部(31a、31b)的末端面和被按压部背面(4a)按压在移位支架(16a)的外侧面。
  • 方向盘位置调节装置
  • [发明专利]十字轴式万向接头用叉轭-CN201580021651.1有效
  • 仲村拓真;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5-05-12 - 2019-11-22 - F16D3/26
  • 十字轴式万向接头用叉轭使通孔(17a)及螺纹孔(18a)的形成方向相对于在1对卡合腕部(12、12)形成的圆孔(19a、19a)的中心轴倾斜。而且,通过紧固螺栓(32),并使第一、第二凸缘部(14a、15a)彼此相互接近,从而在结合臂部(12、12)上,作用相对于圆孔(19a、19a)的中心轴倾斜的方向,且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由此,将装配于圆孔(19a、19a)的杯形轴承(29)向构成十字轴(27)的轴部(28a)的端部推压。由此,能够抑制在圆孔的内侧装配的轴承、与由该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十字轴的轴部的端部之间的晃动。
  • 十字万向接头用叉轭
  • [发明专利]伸缩式旋转传递轴-CN201580011501.2有效
  • 黑川祥史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2015-07-02 - 2019-11-15 - F16D3/06
  • 在本发明的伸缩式旋转传递轴中,在各滚珠(11)的滚动面与内侧凹槽(12a)及外侧凹槽(14a)的内表面之间分布夹持有内侧引导板(17)和外侧引导板(18)。使各滚珠(11)的滚动面和内侧引导板(17)的径向外侧面、以及各滚珠(11)的滚动面和外侧引导板(18)的径向内侧面,分别仅在圆周方向隔离的2个部位的接触部(28a、28b、36a、36b)接触。进一步,分别利用内侧凹槽(12a)和外侧凹槽(14a)的内表面来支承内侧引导板(17)和外侧引导板(18)的径向内侧面中的、与各接触部(28a、28b、36a、36b)对齐的部分。进一步,使组装后的外侧凹槽(14a)和/或者内侧凹槽(12a)的内表面与组装前的位置相比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从而对各滚珠(11)付与预压。
  • 伸缩旋转传递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