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单原子负载的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CN202111486335.5在审
  • 陈剑;邵钦君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21-12-07 - 2023-06-09 - H01M4/5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单原子负载的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硫电池领域。以糖类化合物为碳源,SiO2球为硬模板,在液相中金属离子与配位剂反应形成稳定的配合物,随后蒸干并经煅烧刻蚀处理后得到过渡金属单原子负载的多孔碳复合材料。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不仅可以负载更多的单质硫,而且可以暴露出更多的单原子活性位点,进而通过催化多硫化锂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效缓解“穿梭效应”,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可用于制备不同配位环境(包括C/N/O/P/S)的多种金属单原子(包括Fe/Co/Ni)负载的碳材料,所得到的金属单原子负载量高、稳定性好,工艺操作简单,过程可控,且具有批量制备的优点。
  • 一种过渡金属原子负载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碳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CN202111465004.3在审
  • 陈剑;邵钦君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21-12-03 - 2023-06-06 - H01M4/62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碳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以多种含氮的碳氢化合物为前驱体,SiO2球为硬模板,金属盐为单原子前驱体,经球磨处理使充分混匀,后经高温热解并在移除SiO2模板后获得多孔碳载单原子催化剂材料。本发明利用含氮碳氢化合物在热解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缺陷位点,有助于捕获金属元素并形成单原子位点,其中金属单原子的负载量最高可达10wt%;SiO2硬模板可以大幅提升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进而暴露更多的单原子活性位点,在用作硫正极载体时,增强对多硫化锂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缓解“穿梭效应”的同时,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一种多孔金属原子催化剂制备应用
  • [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质子嵌入化合物的可充电电池-CN201711341765.1有效
  • 陈剑;刘颖佳;邵钦君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17-12-14 - 2022-02-11 - H01M10/05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质子嵌入化合物为活性物质的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池充电时,质子从质子嵌入化合物正极材料中脱出,经过电解液嵌入到嵌入化合物负极材料的晶格中或吸附在储氢材料负极材料中,放电过程相反,电子通过外电路传导,实现电池的充放电。正、负极采用质子嵌入型化合物或储氢材料,电解质采用具有质子传导性的离子液体或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或固体酸,隔膜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或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或固体酸。本发明将氢质子作为活性离子,其质量轻,可以快速地进行脱嵌和移动,来提高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所述电池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高安全性,可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 一种采用质子嵌入化合物充电电池
  • [发明专利]一种片状MoS2-x-CN201811443110.X有效
  • 陈剑;邵钦君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18-11-29 - 2021-05-04 - H01M4/36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状MoS2‑x包覆的中空多孔碳球@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在锂硫电池硫正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S@C@MoS2‑x复合材料,片状硫缺陷的MoS2‑x包覆在中空多孔碳球材料外表面,硫分布在中空碳球腔体及多孔碳层孔隙中,复合材料中碳的含量为5%~30%,MoS2‑x的含量为5%~30%,硫的含量为40%~90%。其中,中空多孔碳球的空腔和丰富的介孔结构提供了充足的固硫空间,保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也有助于电解液的浸润,满足高倍率下离子和电子的快速传导;更重要的是,碳球外表面片状的MoS2‑x包覆层对溶出的多硫化物存在较强的化学吸附及催化作用,结合碳层的物理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提高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一种片状mosbasesub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