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7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海上粉料输送用储罐-CN201320319665.X有效
  • 伍晓明;胡洋;常士龙;唐立增;栗占根;熊辉 - 利丰海洋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 2013-06-05 - 2013-11-13 - B65G53/36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海上粉料输送用储罐,包括罐体、上封头、下封头和支撑架,所述上封头顶部设置有人孔和驱动电机,所述下封头外壁设置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进料管连接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间连接有弯头,所述弯头中部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连接有进料口,所述下封头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有螺旋杆,所述罐体内壁固定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罐体外壁固定有报警装置;通过所设的第一进料管、第二进料管和螺旋杆,使得出料时的粉状物料更加均匀,通过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有效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 一种多功能海上输送用储罐
  • [实用新型]一种海上脱硫用气体缓冲罐-CN201320319704.6有效
  • 伍晓明;胡洋;常士龙;唐立增;栗占根;尚英军 - 利丰工程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2013-06-05 - 2013-11-06 - B01D50/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上脱硫用气体缓冲罐,其包括缓冲罐体、除固器安装部、旋流除固器以及丝网除沫器;其中,所述缓冲罐体的中下方设有一进口,底部设有一排污口,顶部设有一出口;所述除固器安装部收容于缓冲罐体内,其和进口相对接;所述旋流除固器安装于除固器安装部上;所述丝网除沫器收容于缓冲罐体内,其位于出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海上脱硫用气体缓冲罐结构简单,其将除固器和缓冲罐合二为一,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设备占地面积,同时,减少外部管线及阀门控制数量,操作控制上也相应的简单了。
  • 一种海上脱硫气体缓冲
  • [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用抵靠板-CN201320294259.2有效
  • 伍晓明;万显军;杨健红 - 利丰海洋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 2013-05-27 - 2013-10-23 - B25B23/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用抵靠板,用于夹持支撑板来提供抵靠平面,包括用于抵靠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的反作用力臂的两抵靠侧板,所述两抵靠侧板之间设置有夹板,所述两抵靠侧板通过夹板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用抵靠板,通过该抵靠板夹持在对应的支撑板后,为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提供抵靠平面,使得其反作用力臂能够完全抵靠在上面,为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的正常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避免了由于抵靠平面的不理想对中空式液压扭矩扳手的反作用力臂造成损伤的问题。
  • 一种中空液压扭矩扳手用抵靠板
  • [发明专利]一种球体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CN201210442386.2有效
  • 卜灵;伍晓明;王晓红;刘理天 - 清华大学
  • 2012-11-08 - 2013-03-20 - H02N1/06
  • 本发明属于能量收集与转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体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该装置由球体、驻极体、电极和接触结构组成;驻极体与接触结构构成腔体,球体放置在所述腔体内;球体在驻极体上表面滚动,其运动受接触结构调节;所述电极在驻极体下表面。驻极体为具有电荷存储能力的电介质材料构成,电极由电阻率不超过2×10-6Ω·m的导电性材料制成。驻极体和所述接触结构还可以以固连方式级联,形成阵列式装置。本发明适用于低频、宽频带的面内振动、离面振动、俯仰激励和冲击激励,可以高效收集环境振动能量。
  • 一种球体驱动静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发明专利]石墨烯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CN201210331609.8有效
  • 肖柯;吕宏鸣;伍晓明;钱鹤;吴华强 - 清华大学
  • 2012-09-07 - 2013-03-20 - H01L31/022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石墨烯光探测器包括:基板;基板上形成有第一金属电极图形;第一金属电极图形上形成有第二金属电极图形;且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金属电极中:一第一金属电极上形成有第二金属电极,另一第一金属电极上没有第二金属电极;第一金属电极图形和第二金属电极图形上形成有石墨烯,石墨烯的功函数介于第一金属电极的功函数和第二金属电极的功函数之间,石墨烯上还形成有金属接触层图形,各金属接触电极与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对应。本发明降低了器件制备过程中对石墨烯迁移率等特性的影响,提高所制备的探测器的性能,可形成良好的电极接触,增大光电感应的频率范围。
  • 石墨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石墨烯量子电容测试器件及其制备方法-CN201210331552.1有效
  • 肖柯;吴华强;吕宏鸣;钱鹤;伍晓明 - 清华大学
  • 2012-09-07 - 2013-03-20 - G01R27/26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量子电容测试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栅电极引线图形、源电极引线图形和漏电极引线图形;在衬底上形成栅电极图形、源电极图形和漏电极图形,分别与该栅电极引线图形、源电极引线图形和漏电极引线图形接触;在栅电极图形上形成栅介质层图形;在栅介质层图形、源电极图形和漏电极图形上形成石墨烯层图形;以及在石墨烯层图形上对应源电极图形和漏电极图形分别形成欧姆接触层图形。本发明的石墨烯量子电容测试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可提高石墨烯量子电容的测量精度。
  • 石墨量子电容测试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边缘电场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CN201210445979.4有效
  • 卜灵;伍晓明;王晓红;刘理天 - 清华大学
  • 2012-11-08 - 2013-02-27 - H02N3/00
  • 本发明属于能量收集与转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缘电场驱动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装置。本装置由电极、驻极体和可动结构组成;电极部分覆盖驻极体上表面;可动结构感知面内振动、离面振动、俯仰激励或冲击激励,在驻极体上方、各电极之间的区域内运动。电极由电阻率不超过2×10-6Ω·m的导电性材料制成;驻极体为具有电荷存储能力的电介质材料;驻极体或可动结构可以以固连方式级联,形成阵列式装置。本发明可以有效收集各种振动或冲击类型的动能,同时解决了因环境固有振动频率具有多值、可变等特点所导致的振动结构的谐振频率不易匹配、能量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宽频带振动、冲击或激励方式多样的振动环境的能量收集。
  • 一种边缘电场驱动静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 [发明专利]二维电子材料装置及其混合光刻方法-CN201210331002.X有效
  • 吴华强;肖柯;吕宏鸣;钱鹤;伍晓明 - 清华大学
  • 2012-09-07 - 2013-02-27 - H01L21/027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电子材料装置及其混合光刻方法,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至少一层引线金属层并对至少一层引线金属层进行光学光刻,以形成至少一层引线图形,最上层包括多个上层引线,栅、源、漏电极图形分别与一个上层引线相连;形成电极金属层;对电极金属层进行光学光刻,以形成晶体管区域;对电极金属层进行电子束光刻,以形成栅、源、漏电极图形;形成栅介质层;对栅介质层进行光学光刻形成栅介质层图形;形成二维电子材料层图形;以及形成欧姆接触层图形。本发明可消除或减小二维电子材料的本征特性的破坏,在保证工艺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升小尺寸器件的光刻精度,提高器件性能,同时在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可以节省加工时间。
  • 二维电子材料装置及其混合光刻方法
  • [发明专利]二维电子材料单臂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CN201210331607.9有效
  • 肖柯;吕宏鸣;伍晓明;钱鹤;吴华强 - 清华大学
  • 2012-09-07 - 2013-02-20 - B81B3/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电子材料单臂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器件包括:衬底;衬底上形成有第一金属电极图形;衬底和第一金属电极图形上形成有介质层,介质层形成有第一通孔图形;介质层上形成有第二金属电极图形,第二金属电极图形中的第二金属电极未覆盖第一通孔图形中的第一通孔;第二金属电极图形上形成有二维电子材料图形,二维电子材料图形中的二维电子材料层部分覆盖位于第一通孔一侧的第二金属电极上、且部分悬空于该第一通孔中;二维电子材料图形和第二金属电极图形上还形成有欧姆接触层图形,欧姆接触层图形中的欧姆接触层覆盖在二维电子材料层与第二金属电极重叠部位的上方、且该欧姆接触层与该第二金属电极接触。本发明器件制备工艺简单。
  • 二维电子材料单臂梁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混频器-CN201210331610.0有效
  • 吕宏鸣;肖柯;钱鹤;吴华强;伍晓明 - 清华大学
  • 2012-09-07 - 2013-02-20 - H03D7/16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频器,包括:射频信号输入端、本振信号输入端、中频信号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电压转换模块、第一偏置端以及第二偏置端,第一晶体管用于将由射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射频电压信号和由本振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本振电压信号通过栅调制和漏调制得到中频电流信号,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中频电流信号转换成中频电压信号并通过中频信号输出端输出,采用双晶体管结构,射频电压信号、本振电压信号和中频电压信号分别通过不同的端口输入和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个信号之间的干扰,有效地提高各个信号之间的隔离度。
  • 混频器
  • [发明专利]热电偶及其形成方法-CN201210331662.8有效
  • 伍晓明;肖柯;吕宏鸣;钱鹤;吴华强 - 清华大学
  • 2012-09-07 - 2013-01-09 - G01K7/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偶及其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之上形成介质层;在介质层之上形金属层;对金属层进行光刻及刻蚀处理以形成第一压焊块、第二压焊块和热偶金属条,其中第二压焊块与热偶金属条相连;在介质层之上形成碳基薄膜,其中,碳基薄膜的一端与压焊块接触,另一端与热偶金属条接触;在第一压焊块形成第一金属接触,并在第二压焊块之上形成第二金属接触。本发明的热电偶采用石墨烯,具有很高的塞贝克系数,且可以通过栅电压进行调制,因此制作的热电偶灵敏性高;利用气压形成的碳基薄膜平整、致密、质量好;形成碳基薄膜之后的工序少,对碳基薄膜的沾污或损害少;最终形成两面夹结构的电极,强度更大,接触电阻更小。
  • 热电偶及其形成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