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1436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色调剂和成象方法-CN98127111.1无效
  • 小沼努;谷川博英;藤本雅己;藤川博之 - 佳能株式会社
  • 1998-12-25 - 1999-12-01 - G03G9/00
  • 该色调剂的特征是其粘弹性包括(a)储能模量G’(160℃)在160℃时为8.0×102—1.2×104Pa,(b)损耗模量G”(160℃)在160℃时为4.0×102—6.0×103Pa,(c)损耗角正切tanδ(160℃)=G”(160℃)/G’(160℃)在160℃时为0.1—1.5,(d)储能模量G’(190℃)在190℃时为6.0×102—1.6×104Pa,(e)损耗模量G”(190℃)在190℃时为2.0×102—4.0×103Pa,(f)损耗角正切tanδ(190℃)=G”(190℃)/G’(190℃)在190℃时为0.05—1.2,(g)G’(160℃)/G’(190℃)=0.5—2.0和(h)tanδ(160℃)>tanδ(190℃)。
  • 色调成象方法
  • [发明专利]中洋紫桐的培育方法-CN201610269699.0有效
  • 迟桂杰;潘瑜 - 迟桂杰
  • 2016-04-27 - 2018-01-09 - A01H1/02
  • 本发明公开了中洋紫桐的培育方法,是以西洋紫桐为父本,梓树为母本进行杂交,F1代种子经过‑7~‑18℃冷藏120~160天后,取出保存,适时播种,F1代植株开花期喷洒秋水仙素水溶液,再进行人工授粉自交,种子成熟后采收,采下的F2代种子经‑7~‑18℃下冷藏处理120~160天;经过冷藏处理的F2代种子,或者经过冷藏处理的F2代种子播种生长的植株即为中洋紫桐。
  • 中洋紫桐培育方法
  • [发明专利]光反射元件和光源元件-CN201680088327.6有效
  • 佐佐木智雄 -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 2016-06-08 - 2021-09-24 - F21V7/09
  • 本发明的光反射元件具有第一反射面(157)和第二反射面(160),第一反射面(157)对来自光源(151)的出射面(S)的光进行反射,第二反射面(160)将经过第一反射面(157)反射的光朝向光在出射面(S)上的出射方向反射,在含有光源(151)的光轴(L)在内的平面上,第一反射面(157)中的两个椭圆(E1)、(E2)各自的一部分在光轴(L)处相连,椭圆(E1)、(E2)的第一焦点(F1)在第二反射面(160)上,在光源(151)配置为椭圆(E1)、(E2)的第二焦点(F2)在出射面(S)上的情况下,所述平面上光源(151)的光轴(L)与第二反射面(160)上的反射光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小于90°。
  • 反射元件光源
  • [实用新型]一种防静电面料-CN201320121391.3有效
  • 沈根华 - 吴江市大龙喷织有限公司
  • 2013-03-18 - 2013-09-11 - A41D31/00
  • 该面料,由经纱一、经纱二和纬纱一、纬纱二交叉编织构成,所述经纱一为70D/24F尼龙长丝,经纱二是由70D/24F尼龙长丝和20D/3F碳纤维组成的复合丝,所述纬纱一为160D/72F涤锦复合丝,纬纱二是由160D/72F涤锦复合丝和20D/3F碳纤维组成的复合丝,所述由经纱一和经纱二组成的经向上的密度为74根/厘米,所述由纬纱一和纬纱二组成的纬向上的密度为45.5根/厘米。
  • 一种静电面料
  • [发明专利]作业机械-CN201980004816.2在审
  • 池田昌弘;今村一哉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2019-02-27 - 2020-05-15 - F01P3/18
  • 作业机械具备:第一冷却单元(130),其在主流路(F)的第一位置(P1)从第一壁面(101)伸出,并在与第二壁面(102)之间划分形成第一开口部(150);第二冷却单元(140),其在主流路(F)的流路方向(D)上的比第一位置(P1)靠下游侧的位置从第二壁面(102)伸出,并在与第一壁面(101)之间划分形成第二开口部(160),从流路方向(D)观察与第一冷却单元(130)局部重叠;以及分隔构件(110),其划分形成以第一冷却单元(130)为流入口并以第二开口部(160)为流出口的第一划分流路(f1)及以第一开口部(150)为流入口并以第二冷却单元(140)为流出口的第二划分流路(f2)。
  • 作业机械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