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133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CN201110342423.8有效
  • 南昌幸;寺井公一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11-10-28 - 2012-07-04 - D04B1/22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该针织物应用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而编织,该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能够以将位于针织物的纵行方向的分离位置的2个针织物部连接的过渡部不成为自由状态的方式进行编织。利用来自相对于作为进行编织的对象的针床即FB位于内侧的给口(9)的针织编织先行线圈列(FB的织针G)(S2),暂时使该给口(9)相比先行线圈列的终端线圈(FB的织针G)向先行线圈列侧移动(S3)。通过使相对于FB位于前侧的给口(8)向与形成先行线圈列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从给口(8)延伸的针织在从给口(9)延伸的针织的齿口上方侧交叉(S3)。利用给口(9)编织作为先行线圈列的残余的后行线圈列(S4)。
  • 针织物编织方法
  • [发明专利]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CN200480022742.9无效
  • 中山知明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04-08-04 - 2006-09-13 - D04B7/00
  • 通过横机进行编织的条纹花纹的筒状针织物中,使过渡产生在筒状针织物的内侧而不需要过渡的切断操作。每编织多个线圈横列时切换第一针织和第二针织,连续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对于第一针织物部分和第二针织物部分,交替且连续地进行编织第一针织物部分的第一编织工序和编织第二针织物部分的第二编织工序。在各编织工序中,使用后侧喂部件(前侧喂部件)从前侧针织物(后侧针织物)的编织宽度端部的内侧开始编织1线圈横列,连接该线圈横列的编织开始处和编织结束处而形成筒状,并对下一个线圈横列进行折回编织,在折回位置上在编织宽度的内侧使各针织交叉
  • 具有条纹花纹针织物编织方法
  • [发明专利]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CN202211093785.2在审
  • 登尾佳史;洼田茉优;由井学;岛崎宜纪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22-09-08 - 2023-03-14 - D04B1/10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其能够不需要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的切换部位的切断和纱线处理。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包含经由缝边连接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针织编织基础针织物部,其中,包括:工序A,在第一部分的编织中或编织后,使用所述针织编织成为与所述基础针织物部不同的微小针织物部的基点的多个第一线圈;工序B,使用所述针织编织包含所述多个第一线圈的微小针织物部;及工序C,将构成所述微小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的终端的至少一个端部线圈重叠于所述基础针织物部的反面侧,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所述微小针织物部直至所述针织从所述第一纱线切换为所述第二纱线为止,以在微小针织物部包含所述缝边。
  • 针织物编织方法
  • [发明专利]横机的端处理装置和方法-CN200480027045.2有效
  • 前田博司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04-09-17 - 2006-10-25 - D04B15/60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可靠地捕捉编织针织物时产生的过渡而进行切断,并对切断后的端适当地进行处理。第一夹器(11)和第二夹器(12)都能够在沿着横机(15)的针床(16)的长度方向(16a)和相对于针床(16)的齿口(15a)接近分离的接近分离方向(16b)移动,能够切换未夹持端(19)的状态和夹持端切断针织(19)的切断机(13)设在第一夹器(11)侧上。控制装置(14)控制第一夹器(11)、第二夹器(12)以及切断机(13)的移动及状态的切换,并进行控制以使在用第一夹器(11)和第二夹器(12)夹持针织(19)的状态下,用切断机(13)切断所夹持的针织对通过用切断机(13)切断针织(19)而产生的端,用第一夹器(11)和第二夹器(12)独立地进行处理,而不会使其断置。
  • 处理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半精纺色纺针织及其生产工艺-CN201310668778.5有效
  • 蔡永东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2013-12-11 - 2014-02-26 - D02G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精纺色纺针织,所述半精纺色纺针织由下列组份按照重量份数组成:粘胶30-36份,锦纶20-26份,棉15-21份,羊毛15-21份,山羊绒3-7份,兔绒3-7份。半精纺色纺针织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染色;2)和毛;3)梳棉;4)并条;5)粗纱;6)细纱;7)络筒;8)并线;9)倍捻。本发明是由六种原料混纺而成的半精纺色纺针织,纱线光滑,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与保暖性能,具有良好的强伸性,光泽好,手感柔软,其生产工艺前纺为毛纺工艺,后纺为棉纺工艺。 
  • 一种精纺针织及其生产工艺
  • [发明专利]一种大麻、棉混纺针织的制备方法-CN201710172553.9有效
  • 黄弈玮 - 瑞安市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3-21 - 2019-03-08 - D02G3/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麻、棉混纺针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麻洗净后,置入沸水中煮练;(2)将经高温煮练的大麻经Na2S2O370‑80℃,保温10‑20分钟后,取出大麻,冲洗干净待用;(3)将经电解处理的大麻加入复合酶溶液中酶解;(4)将长绒棉和大麻纤维分别梳棉后,再将二者并条,经粗纱、细纱、染整和络筒工序制得大麻、棉混纺针织本发明先将大麻脱胶处理,再与长绒棉混纺制备大麻纯棉针织,所得针织具有绿色环保、脱胶适度、纤维可纺性高、染色均匀、固色度高的优点。
  • 一种大麻纯棉混纺针织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鞋帮及其编织方法-CN201680030845.2在审
  • 寺井健太;池中政光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16-05-10 - 2018-01-19 - A43B23/02
  • 鞋舌与右侧部分,通过鞋舌的针织与右侧部分的针织在保持表背的关系固定不变的状态下重叠地形成线圈的添编织,由沿鞋帮的周向以2针以上的编织宽度编织的右添区域(14)进行连接。鞋舌与左侧部分,通过鞋舌的针织与左侧部分的针织在保持表背的关系固定不变的状态下重叠地形成线圈的添编织,由沿鞋帮的周向以2针以上的编织宽度编织的左添区域(15)进行连接。可将鞋帮的鞋舌及其两侧的针织物在针织机上牢固连接。
  • 鞋帮及其编织方法
  • [发明专利]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CN200880123343.X有效
  • 植田理沙;前冈茂纪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08-12-15 - 2010-12-08 - D04B1/00
  • 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FB、BB)和向排列设置在各针床(FB、BB)上的针供给针织的多个给口(3、4)的横机,通过位于前针床(FB)侧的给口(3)向后针床(BB)的针给,通过位于后针床(BB)侧的给口(4)向前针床(FB)的针给,从而进行编织。此时,在各给口(3、4)上分别形成线圈,然后,在使各给口(3、4)暂时偏向反方向再返回原来方向时形成线圈,由此,在前后的针床(FB、BB)之间使从一方的给口(3)给针织与从另一方的给口(4)给针织相互钩挂地缠绕。
  • 针织物编织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豫锦针织嘴连接装置-CN201921657017.9有效
  • 顾陆军;朱进忠;刘伟环;顾伟宁;王君兰 - 郑州市君友纺织品织造有限公司
  • 2019-09-30 - 2020-09-29 - D04B15/56
  • 本实用新型属于横机针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豫锦针织嘴连接装置,提高豫锦针织过程中不同颜色纱线的换色针织效率,保证横机在豫锦编织过程中纱线的持续稳定输送过程;该豫锦针织嘴连接装置,包括折线型结构的嘴柄,在嘴柄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引导纱线的嘴头,在嘴柄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设置有同步夹持装置,该同步夹持装置包括连接底座,在连接底座上设置有支撑定位架,在支撑定位架上设置有夹持手柄;在夹持手柄上设置有弹性夹持件,其用于夹持手柄的夹持工位动作;该结构设计的豫锦针织嘴连接装置,保证了豫锦换色纱线的输送精度,提高了豫锦针织产品的产品品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 一种针织连接装置
  • [发明专利]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针织-CN200780024446.6有效
  • 串桥明;池中政光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2007-07-04 - 2009-07-08 - D04B1/18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穿着时不感到压迫感,脱去时也不留痕迹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针织机。在袜口橡筋部(7)上设置加强张力的区域(7a)、减弱张力的区域(7b)、和它们的边界(7c)。在区域的边界(7c)处进行分隔,以使针织(21)不越过边界(7c)移动。属于各区域的针织(21)不会引出到张力强的相邻区域,或引入张力减弱的相邻区域的针织(21)。穿着时减弱张力的区域(7b)容易延伸,穿着时不会感到压迫感,脱去时也不会留痕迹。在加强张力的区域(7a)中,由于张力不弱,因而能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感。对于脚弓部(4)、脚踝后方的变细部(6)加强张力来进行编织时,可赋予高舒适性。
  •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及针织机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