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04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480006577.1有效
  • 野村努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2014-01-30 - 2017-03-22 - B60C11/117
  •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具备朝向胎面踏面端(E)开口并且朝向轮胎赤道面(C)侧延伸并在到达轮胎赤道面(C)的跟前终止的横向花纹槽(6);以及使隔着轮胎赤道面(C)位于两侧的各上述横向花纹槽(6)相互连通的连通槽(7),在上述充气轮胎(1)中,在胎面踏面端(E)与轮胎赤道面(C)之间,在被沿胎面周向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槽(6)以及上述连通槽(7)相互间划分出的各踏面区域(8),设置至少一条宽度方向槽(12),该宽度方向槽
  • 充气轮胎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610177577.9有效
  • 石野裕之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2016-03-25 - 2019-12-31 - B60C11/11
  • 在胎面部(2)设置有从胎面端(Te)朝向轮胎赤道侧倾斜延伸的多条倾斜主沟(3)。倾斜主沟(3)包括外侧部(6)和内侧部(7),外侧部(6)以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渐增的方式从胎面端(Te)延伸至轮胎赤道的近前,内侧部(7)与外侧部(6)相连,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以小于所述外侧部(6)的角度横贯轮胎赤道
  • 充气轮胎
  • [发明专利]活塞-CN201380005952.6有效
  • 迪特尔·埃姆里希 -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2013-01-09 - 2017-12-19 - F16J1/16
  • 根据本发明的本质在于,所述销孔(2)在α=0°处(顶点)和在α=180°处(最低点)以圆柱形的方式形成,并且在α=90°处和α=270°处(赤道)以带有油保持容积的椭圆形的方式形成,其中在赤道和顶点之间以及在赤道和最低点之间的过渡以连续可微的方式延伸
  • 活塞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1680056236.4有效
  • 佐藤宽之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2016-10-05 - 2019-12-24 - B60C11/13
  • 规定了:胎面部的子午剖面中穿过接地面的第一虚拟线、穿过胎肩主槽的底部并与第一虚拟线平行的第二虚拟线、第二虚拟线与比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环岸部的表面的交点、以及轮胎赤道面。当将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与交点的距离设为A、胎肩主槽的槽深度设为B、轮胎宽度方向的轮胎赤道面与接地端的距离设为C时,满足0.80≤(B+C)/A≤1.15的条件,当将轮胎宽度方向的胎肩主槽的底部与交点的距离设为
  • 充气轮胎
  • [发明专利]充气轮胎-CN202280010711.X在审
  • 竹森谅平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2022-01-27 - 2023-10-10 - B60C11/03
  • 12B)形成有多条内侧中间横纹槽(13B),而在外侧中间环岸部(12D)形成有多条外侧中间横纹槽(13D),内侧中间横纹槽(13B)的长度L1与外侧中间横纹槽(13D)的长度L2满足L1L2的关系,轮胎赤道至内侧胎肩主槽(11A)的距离W1、轮胎赤道至内侧中央主槽(11B)的距离W2、轮胎赤道至外侧中央主槽(11C)的距离W3、轮胎赤道至外侧胎肩主槽(11D)的距离W4相对于轮胎赤道(CL)至接地端的距离Wi、Wo满足
  • 充气轮胎
  • [发明专利]用于提高对轮胎的抓地能力的控制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获得的轮胎-CN201480005439.1有效
  • A·特龙冰;S·蒙泰塞洛;R·圣加利 -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 2014-01-10 - 2018-11-30 - B60C11/03
  • 一种用于提高对轮胎(1,100)的抓地能力的控制的方法,所述轮胎包括胎面带(2),在胎面带上限定有中央区域(6)和一对肩部区域(7),所述中央区域围绕胎面带的赤道平面(M)对称地延展,所述一对肩部区域与中央区域轴向地相对11)、中央块(10)、和中间块(12);‑构造肩部块(11)以获得具有以下侧向比刚度值的肩部区域(7):所述肩部区域的侧向比刚度值从所述胎面带的轴向端部(4a,4b)的区域中的最大值开始,随着距所述赤道平面(M)的距离的减小而减小;‑构造中央块(10)和中间块(12)以获得具有以下侧向比刚度值的中央区域(6):所述中央区域的侧向比刚度值从所述赤道平面的区域中的最小值开始,随着距所述赤道平面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小于肩部区域的侧向比刚度值,以便使侧向比刚度值在所述轴向端部和所述赤道平面之间具有渐进的趋势,其中,侧向比刚度的最小值介于侧向比刚度的最大值的65%和85%之间。
  • 用于提高轮胎能力控制方法以及根据获得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