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8162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CN202210502180.8有效
  • 张海龙;马真乾;王西涛 - 北京科技大学
  • 2022-05-09 - 2023-01-13 - C22C1/02
  •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在真空高温保温条件下,在含有块的二氧化硅容器中,使块变成液与二氧化硅容器反应原位生成,所述通过晶界扩散进入液内部,生成三维网状基体中分布的复合材料;将所述三维网状基体中分布的复合材料经致密化工艺处理,得到所述复合材料。该方法利用二氧化硅容器中的元素,在基体中原位形成的三维连通网络状结构,从而获得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和低密度的复合材料。
  •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发明专利]/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810668511.9有效
  • 蔡志勇;王日初;彭超群;冯艳 - 中南大学
  • 2018-06-26 - 2021-01-08 - B22F7/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是由至少一合金层与至少一碳化硅复合材料层构成的梯度复合材料;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合金层含有22~50%,余量为;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碳化硅复合材料层含有碳化硅40~65%,余量为或铝合金。本发明的/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具有热导率高、机械强度高、密度小、性能可调控、容易加工、成本低廉的优点,具备良好综合性能,能够满足电子封装的各项指标要求,尤其适用于作为电子封装材料。
  • 铝硅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原位自生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201910842534.1有效
  • 李发国;施东明;胡孝愿 - 湘潭大学
  • 2019-09-06 - 2021-09-24 - C22C21/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自生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原位自生梯度复合材料是:含量自表面到芯部逐渐减少而形成的由外层过共晶高组织层逐渐过渡到内部共晶组织层或由外层过共晶高组织层过渡到共晶组织层再过渡到亚共晶组织层或由外层过共晶高组织层过渡到共晶组织层再过渡到亚共晶组织层最后芯部为纯层的梯度复合材料针对梯度复合材料中存在块状初晶及针状共晶的问题。本发明先在纯液中加入镧或铈变质剂,再与二氧化硅反应得到梯度复合材料,从而改善初晶及共晶形貌,最终得到圆头短棒状或圆头粒状的初晶及共晶
  • 一种原位自生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双层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1510025803.7有效
  • 余琨;戴翌龙 - 中南大学
  • 2015-01-19 - 2017-04-12 - C22C14/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子封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钛/复合材料包括钛铝合金层、合金层以及位于钛铝合金层与合金层之间的过渡层。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在高温高压下由铝粉和钛粉粉末烧结制成钛铝合金基材,然后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下,再将预先混合好的铝粉和粉,与已烧结成型的钛基材放置在模具内进行第二次烧结,得到双层复合结构的钛/电子封装材料坯料然后经真空扩散退火,得到钛/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工艺流程短、工艺参数容易控制等优势,所制备的钛/复合材料由于各项性能优越,尤其是界面结合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子封装材料。
  • 一种双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发明专利]钢的一种快速高效--氮复合渗技术-CN201510942959.1在审
  • 谢飞;张格 - 常州大学
  • 2015-12-17 - 2016-04-27 - C23C12/0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钢表面快速高效复合渗入--氮的技术,以提高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磨性。其首先在700~850℃下对需处理件进行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共渗,获得表层无富相的-共渗层;再对交流电场渗后零件,在550℃-600℃范围内,进行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渗氮,在前阶段得到的-共渗层中形成AlN等氮化物,获得--氮复合渗层。较之传统--氮复合渗,采用本技术发明,-共渗段的渗扩温度降低50~200℃,--氮复合渗速度可提高1~3倍不等,复合渗层性能提高,渗扩处理能耗降低,同时各分段渗剂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 一种快速高效复合技术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