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51975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谱的物质检测方法-CN201410742210.8有效
  • 彭玉民;王素香;许永庆 - 山东博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14-12-08 - 2017-11-24 - G01N21/65
  • 为了增强光谱物质分析时的光谱稳定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谱的物质检测方法,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光源产生激光束;(2)激光束照射在待测样品上,激发出该待测样品的散射光;(3)收集散射光,使之通过入射狭缝,经准直透镜准直后照射到色散光栅上;(4)色散光栅将复色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会聚至检测装置上;(5)检测装置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为电信号;(6)处理该电信号得到不同波长光的光谱信息,通过预处理,从而得到待测样品的光谱
  • 一种基于光谱物质检测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秩张量算法的光谱图像数据预处理方法-CN201710859605.X有效
  • 李奇峰;马翔云;王慧捷;王洋;胡一帆;陈达 - 天津大学
  • 2017-09-21 - 2020-03-03 - G01N21/65
  • 一种基于低秩张量算法的光谱图像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将采集得到的光谱图像数据转换成三阶张量的形式,利用张量分解与重构的方法构建新的低秩三阶张量;通过迭代优化算法、最优逼近算法得到原始数据张量的低秩逼近张量;构建噪声分布的数据库,基于大数据统计判断原始数据中的噪声分量是否符合噪声分布;如果符合,此时的低秩逼近张量即为最佳低秩逼近张量,所述最佳低秩逼近张量是原始数据中的光谱信息部分,剔除了大量的白噪声与光子噪声,从而提高了光谱图像数据的信噪比。本方法简单易行,不用对采集仪器进行改造,对于现有的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极大地降低信号采集时间,在拉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上将有着广阔前景。
  • 一种基于张量算法光谱图像数据预处理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光谱内窥镜诊疗系统-CN202111026362.4在审
  • 孙光;于思瑶;杨昭颖 - 吉林大学
  • 2021-09-02 - 2021-12-10 - A61B1/05
  • 本发明一种光谱内窥镜诊疗系统,包括激光光源、白光光源、光谱仪、计算机、CCD、显示器、分光光路和内窥镜探头,内窥镜探头通过分光光路分别和激光光源、白光光源、光谱仪、计算机、CCD、显示器信号连接,激光光源为光谱探测的照明光源,白光光源作为视觉成像光源,光谱仪用于获取目标的光谱信息,计算机用于实现被测组织种类的识别,CCD用于实现被测组织的成像,显示器用于实现被测图像的显示,分光光路用于实现光纤束的合并与分离,内窥镜探测深入人体内探测乳腺组织
  • 一种光谱内窥镜诊疗系统
  • [发明专利]扫描式多功能显微光谱成像方法-CN201510885021.0在审
  • 张向阳;王向朝;步扬;刘练珍;张蕾 - 江南大学
  • 2015-12-04 - 2016-03-23 - G01J3/4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扫描式多功能显微光谱成像方法,本发明的成像方法包括脉冲激光光源或连续谱光源,计算机,三维电动精密平移载物台,光电探测器,热镜-分束镜切换装置,光扫描装置,物镜,光谱仪,分束镜,机械光开关,本发明的显微光谱成像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光扫描装置或三维电动精密平移载物台逐点扫描,光谱仪中的CCD相机同步采集样品的背向或前向荧光(光)、散射光的光谱信息,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记录光谱仪在每个扫描点的光谱信息,在完成样品平面(xy平面)上一个待测区域的数据采集后,由计算机生成样品的荧光(光)显微或散射光的显微图像,并同时生成样品的不同光谱波段的显微图像及三维显微光谱图像。
  • 扫描多功能显微光谱成像方法
  • [发明专利]双波长增强型内窥式无创病理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CN202110166056.4有效
  • 张兴;樊傲然;张晓宇;马维刚;王海东 - 清华大学
  • 2021-02-03 - 2021-11-02 - A61B1/0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波长增强型内窥式无创病理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结合内窥镜检测、检测与病理分析,直接检测生物体内组织的光谱,通过光谱信息基于人工智能方法进行无创式病理分析,代替传统的有创病理检查通过构造信号增强装置,增强测得到的光谱信号,有效实现体内组织无损病理分析。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检测同一部位的组织信号,通过两组信号求差值,消除荧光影响,提升内窥镜的测量信噪比。设计自聚焦结构内窥镜头,通过内置支撑脚,在不增加内窥镜镜头直径的基础上实现内窥镜自聚焦及变焦,在获得更稳定清晰的光谱结果基础上,实现样品的三维扫描病理检测。
  • 波长增强型拉曼内窥式无创病理检测装置方法
  • [发明专利]与蓝牙智能终端设备无线互联的光谱-CN201410165527.X在审
  • 吕苗;李一帆;冯兴;田中群 - 厦门大学
  • 2014-04-23 - 2014-08-27 - G01N21/6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通用的蓝牙智能终端设备无线互联的光谱仪,包括探头、激光器模块、色散模块、蓝牙传输模块、电池及电源管理模块。所述光谱仪能够与具有蓝牙功能的智能终端通过蓝牙协议实现无线互联,智能终端设备仅需加载配套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控制光谱仪并处理采集的数据,并可以在较远距离操作,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了手持的不稳定带来的测量误差此外,依托智能终端设备的网络连接功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光谱图的远程分析和比对,并将分析结果实时反馈并显示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上,使非专业人员可借助此光谱仪实现化学物质的判别,有效提高光谱信息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水平
  • 蓝牙智能终端设备无线光谱仪
  • [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光谱光谱波长的筛选方法-CN201010137956.8无效
  • 邵学广;徐恒;刘智超;蔡文生 - 南开大学
  • 2010-04-02 - 2010-09-08 - G01N21/35
  • 一种近红外光谱光谱波长的筛选方法,把采集的近红外或光谱及对应的被测成分浓度数据分成训练集、检验集和预测集;利用原始光谱和被测成分浓度建立PLS模型,得到真实PLS模型系数;将被测成分浓度随机排序,利用被测成分浓度向量与原始光谱矩阵建立大量PLS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分别统计单个波长模型系数大于其真实PLS模型系数的次数,可得到对应概率值;概率值小于域值的波长被保留;利用保留的波长建立最优模型,对预测集样本被测成分浓度进行预测该方法可准确提取含有光谱信息的波长,简化了定量分析模型,提高了定量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为近红外光谱光谱多元校正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波长筛选技术。
  • 一种红外光谱波长筛选方法
  • [发明专利]用于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检测方法-CN201611127731.8有效
  • 王红球;苟巍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6-12-08 - 2020-07-28 - G01N21/6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检测方法,包括:对包装的光谱进行测量,以获得包装的光谱信号;透过包装对包装中的样品的光谱进行测量,以获得带有包装的待测样品的光谱信号;从带有包装的待测样品的光谱信号中逐步减去包装的光谱信号,以获得一系列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信号;计算一系列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信号中的每一个的信息熵;比较一系列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信号的信息熵与包装的光谱信号的信息熵,将大于包装的光谱信号的信息熵的信息熵作为待选信息熵序列,从中选取最小信息熵;并且将与最小信息熵对应的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信号作为优化的扣除包装干扰的光谱信号。
  • 用于扣除包装干扰光谱检测方法
  • [发明专利]基于散射成像技术的重组牛肉检测系统-CN202210697993.7在审
  • 黄敏;李学成;刘振方;朱启兵;赵鑫;杨耀国;白开荣 - 江南大学
  • 2022-06-20 - 2022-09-23 - G01N21/65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散射成像技术的重组牛肉检测系统,涉及食品无损检测技术领域,该系统中点激光器发出入射激光照射在待检测牛肉的表面,处理组件通过光谱成像仪和相机组件采集原始散射图像并进行图像预处理得到待识别图像输入牛肉检测模型,位置编码层对待识别图像提取包含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不同空间偏移距离的相对位置特征的特征向量输入Transformer编码器利用内置的注意力机制挖掘提取得到包含偏移维度权重信息的待分类特征最终由多层感知机头输出检测分类结果;该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的实现重组牛肉无损检测,且能够自动学习不同数据特征之间的权重贡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分类精度,且拥有良好的鲁棒性。
  • 基于散射成像技术重组牛肉检测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