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432676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串列式推进无人飞行器-CN202210369442.8在审
  • 尚玲玲;王向军;王军丽 - 西安泽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04-08 - 2022-07-01 - B64C29/0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列式推进无人飞行器,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垂直起降无人飞行机存在起降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机身、前推进结构、后推进结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机身的头部与所述前推进结构相连接,所述机身的尾部与所述后推进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安装在所述机身内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前推进结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控制所述前推进结构运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后推进结构相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控制所述后推进结构运行。
  • 一种串列式双涵道推进无人飞行器
  • [实用新型]飞行车-CN201521032766.4有效
  • 郭安琪;农斌;姜玫竹;赵晓磊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15-12-11 - 2016-06-15 - B60F5/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车,包括车体桁架、设于车体桁架前端的前升力式风扇以及设于车体桁架后端的后升力式风扇,前升力式风扇与后升力式风扇之间设有用于分别驱动前升力式风扇和后升力式风扇运转的动力机构,前升力式风扇的上部设有用于通过进气气流改变车体方向的前矢量导风机构,前矢量导风机构沿飞行车的车轴方向布设;后升力式风扇的底部设有用于通过排气气流改变车体方向的后矢量导风机构,后矢量导风机构沿飞行车的后轮轮轴方向布设
  • 双涵道飞行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控制阀的燃料电池用的变流量式-CN202111076558.4在审
  • 何龙国;赵建辉;李文豪;平安;李凯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21-09-14 - 2021-12-10 - H01M8/04082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磁控制阀的燃料电池用的变流量式器,包括器主体、环形主副式喷嘴主体、主气电磁控制阀,器主体内部包括依次相通的吸入室、混合室、扩压室、混合气体出口,器主体的吸入室与端部之间设置环形主副式喷嘴主体,环形主副式喷嘴主体包括环形主喷嘴、环形副喷嘴,环形主喷嘴内部形成射流主气,环形副喷嘴和环形主喷嘴之间形成射流辅助气射流主气道里设置主气电磁控制阀。本发明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控制进口氢气的流通截面积,实现小负荷时氢气小流量流通,大负荷时氢气大流量流通,实现器工作性能的自动调整,适应燃料电池全工况对氢气循环的需求。
  • 一种基于电磁控制燃料电池流量式引射器
  • [发明专利]变工况喷嘴循环燃料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CN202210086768.X在审
  • 王雷;郭豪威;王新立 - 山东大学
  • 2022-01-25 - 2022-05-13 - H01M8/0408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工况喷嘴循环燃料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高压氢瓶、喷嘴器、燃料电池电堆、蓄电池和模式控制单元;高压氢瓶经过减压阀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喷嘴器的第一喷嘴连接,另一路经过电磁阀与喷嘴器的第二喷嘴连接;喷嘴器的出口与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入口连接;燃料电池电堆与驱动装置和蓄电池分别连接,蓄电池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模式控制单元能够根据监测到的驱动装置和蓄电池的运行状态,调整燃料电池电堆的工作模式。本发明根据喷嘴器自身性能特性,将燃料电池电堆划分为两种工作模式,使喷嘴器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提高燃料电池运行效率。
  • 工况喷嘴循环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静止式振荡射流增压装置-CN202011304432.3有效
  • 赵家权;吴杰;司马学昊 - 华中科技大学
  • 2020-11-19 - 2022-05-20 - F04F5/1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止式振荡射流增压装置,属于多种流体及压力气体射流增压应用技术领域。包括:喷嘴段、射流振荡段、射流和混合腔;喷嘴段用于使进入增压装置的流体进行加速后射入射流振荡段内;加速后的流体在射流振荡段内根据流体的附壁效应随机偏转向一边振荡管,形成具有周期性的自持偏振射流;自持偏振射流在振荡管内自由膨胀进而压缩从射流引入的射流体,并产生非定常激波,从而完成增压过程;非定常激波沿振荡管传播并穿过振荡管出口流入减速扩压流并从混合腔的器出口流出。本发明通过振荡射流进行非定常的与压缩增压过程,克服传统稳态等熵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静止式装置的经济效益。
  • 一种静止振荡射流增压装置
  • [发明专利]暗轨永磁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CN200410002291.4无效
  • 李岭群 - 李岭群
  • 2004-01-16 - 2004-12-29 - B60L13/04
  • 一种暗轨永磁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暗轨设于地下的,每孔与地面各有一轨缝开口相通;每一孔内的两侧受力牛腿上设置有一永磁轨;位于轨缝开口两侧的内上方分别安置有吸悬浮导轨;各的两侧为导向轨磁悬浮车辆由设于地下的悬浮动力舱和设于地上的车箱组成,动力舱和车箱之间由板状腹梁连接为一体;二个悬浮动力舱分别镶嵌在内。舱体外部下方有车翼永磁体,与受力牛腿上的永磁轨以相同磁极的平面彼此相对。舱体外侧上方安装有吸悬浮永磁体,与内上方的吸悬浮导轨相对应;舱体外上方安装有一腹梁,与地面上的车箱底部相连接。悬浮动力舱内部安装有一组动力机构和两组导向定滑轮,与两侧的导向轨接触。
  • 永磁补偿悬浮系统
  • [实用新型]暗轨永磁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CN200420048914.7无效
  • 李岭群 - 李岭群
  • 2004-04-13 - 2005-09-07 - B60L13/04
  • 一种暗轨永磁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暗轨设于地下的,每孔与地面各有一轨缝开口相通;每一孔内的两侧受力牛腿上设置有一永磁轨;位于轨缝开口两侧的内上方分别安置有吸悬浮导轨;各的两侧为导向轨磁悬浮车辆由设于地下的悬浮动力舱和设于地上的车箱组成,动力舱和车箱之间由板状腹梁连接为一体;二个悬浮动力舱分别镶嵌在内。舱体外部下方有车翼永磁体,与受力牛腿上的永磁轨以相同磁极的平面彼此相对。舱体外侧上方安装有吸悬浮永磁体,与内上方的吸悬浮导轨相对应;舱体外上方安装有一腹梁,与地面上的车箱底部相连接。悬浮动力舱内部安装有一组动力机构和两组导向定滑轮,与两侧的导向轨接触。
  • 永磁补偿悬浮系统
  • [发明专利]暗轨永磁吸平衡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CN200410032560.1无效
  • 李岭群 - 李岭群
  • 2004-04-09 - 2005-10-12 - B60L13/04
  • 一种暗轨永磁吸平衡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暗轨设于地下的,每孔与地面各有一轨缝开口相通;每一孔内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导磁翼轨,该导磁翼轨的中部为导向轨;位于轨缝开口两侧的内上方分别安置有导磁板轨磁悬浮车辆由设于地下的悬浮动力舱和设于地上的车厢组成,动力舱和车厢之间由板状腹梁连接为一体;二个悬浮动力舱分别镶嵌在内。舱体外部上方设有顶永磁,与导磁板轨平面彼此相对。悬浮动力舱内部安装有一组动力机构和两组导向定滑轮,与两侧的导向轨接触。
  • 永磁平衡补偿悬浮系统
  • [实用新型]暗轨永磁吸平衡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CN200420048915.1无效
  • 李岭群 - 李岭群
  • 2004-04-13 - 2005-09-14 - B60L13/04
  • 一种暗轨永磁吸平衡补偿式悬浮路-车系统,暗轨设于地下的,每孔与地面各有一轨缝开口相通;每一孔内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导磁翼轨,该导磁翼轨的中部为导向轨;位于轨缝开口两侧的内上方分别安置有导磁板轨磁悬浮车辆由设于地下的悬浮动力舱和设于地上的车厢组成,动力舱和车厢之间由板状腹梁连接为一体;二个悬浮动力舱分别镶嵌在内。舱体外部上方设有顶永磁,与导磁板轨平面彼此相对。悬浮动力舱内部安装有一组动力机构和两组导向定滑轮,与两侧的导向轨接触。
  • 永磁平衡补偿悬浮系统
  • [实用新型]一种全预混火排结构-CN202020871609.7有效
  • 朱杰益 - 朱杰益
  • 2020-05-22 - 2021-01-05 - F23D14/02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预混火排结构,包括火排罩以及体,所述体设置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位于体的上部,所述火排罩罩设于体的上部并形成第二混气腔,所述火排罩上端面设置有多个燃烧孔,所述火排罩和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混气腔的多个气,所述气与所述出气口位置对应,以使得每个出气口均有一个气对应,使得每份燃气都有一份空气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燃气中空气的比例,使得燃气更加彻底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 一种全预混火排结构
  • [发明专利]一种机翼内置的垂直起降旋翼飞行器-CN201310193630.0有效
  • 刘衍涛;邓景辉;周楫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2013-05-23 - 2014-12-03 - B64C27/20
  • 一种机翼内置的垂直起降旋翼飞行器,涉及垂直起降旋翼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机翼内置的垂直起降旋翼飞行器技术领域;通过在机翼上设置升力;在升力内壁靠近机翼的上下壁板处设置内仓用以内置盖,该盖可实现升力的开启和关闭;机身的尾部上设有导流槽,其两侧设置两个支撑件并通过倾转控制机构将设置在机身尾部的倾转推力与机身相连;该倾转推力由同轴的可倾转壁以及共轴推力旋翼构成;机体内设置发动机并通过减速器将动力分别传输至升力和倾转推力
  • 一种机翼内置垂直起降飞行器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