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59636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两相耦合厌氧发酵沼气及原位沼气提纯装置-CN202110949773.4在审
  • 刘荣厚;朱献濮;Y·多米尼克;王曾真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1-08-18 - 2021-11-02 - C12M1/38
  • 一种两相耦合厌氧发酵沼气及原位沼气提纯装置,包括:反应和与之相连的厌氧发酵产甲烷反应反应的气体排出支路与厌氧发酵产甲烷反应的输出端相连,发酵液输出支路与厌氧发酵产甲烷反应的物料进料口相连,厌氧发酵产甲烷反应的排气口与气体回流口之间设有气体输出回流支路形成自循环以延长反应气相产物在厌氧发酵产甲烷反应发酵液中的反应路径,物料回流口和物料进料口之间设有液体回流支路形成循环管路,用以产甲烷反应发酵液回流。本装置实现了在发酵过程中,提升相降解有机废弃物能力的同时促进营养型产甲烷生物作用,提升沼气中甲烷含量,实现原位沼气提纯。
  • 两相耦合发酵沼气原位提纯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产甲烷反应-CN201810842836.4有效
  • 刘志丹;司哺春;黄思捷;杨浩;李嘉铭;张源辉 - 中国农业大学
  • 2018-07-27 - 2021-11-30 - C12M1/107
  •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厌氧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产甲烷反应。该反应包括罐体(15)、反应区(2)、分离装置(5)、产甲烷反应区(6)以及三相分离(8)。该反应具有相互独立的反应区,使反应内部和产甲烷反应区之间形成水力停留时间差。结束后的固体混合物中的污泥被分离后,与一体化反应的出水混合,经过曝气或热处理后,在反应区(2)上部均匀喷淋,从而保证反应区(2)内的微生物浓度,并能够促进发酵的传质。产甲烷反应区(6)接种的污泥与三相分离(8)形成颗粒污泥床,从而高效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液相产物。
  • 一种处理固体废弃物产氢产甲烷反应器
  • [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产效率和稳定性的生物制方法-CN200310112792.3无效
  • 俞汉青;穆杨;郑家传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03-12-26 - 2005-07-06 - C12P3/00
  • 本发明通过培养颗粒污泥提高产效率和稳定性的生物制方法,特征是向反应中加入产甲烷絮体污泥使反应内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为3-7g/L,控制有机废水通过反应的流速使有机废水在反应中停留5-20小时;调节反应内溶液的pH在4.0-4.5,水力负荷从2-5g/(L.d)开始,每天逐渐增加0.1-0.5g/(L.d),最终达到15-30g/(L.d);稳定操作至反应中形成一种以丁酸芽胞杆菌为主,包含球菌的颗粒污泥;进一步稳定操作至颗粒污泥的体积占反应反应区体积的50-70%,反应稳定地连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利用有机废水生物制方法中的絮体污泥效率低、不能稳定地连续问题,效率可达到1.22-1.37molH2/mol葡萄糖,且可以稳定产1年以上。
  • 一种提高效率稳定性生物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自流式微生物定向进化装置-CN201210528498.X有效
  • 严群;夏岩;黄慧;韩若冰 - 江南大学
  • 2012-12-10 - 2013-03-20 - C12M1/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自流式微生物定向进化装置,属于环境工程和能源化工领域。本发明装置中的反应为定制,反应瓶盖上开有三个孔分别连接进水管、压力计和出水管,反应瓶底部开有取样口,不同反应之间则通过硅胶管连接。为启动厌氧生物产过程,所有反应瓶中装入相同体积惟其中碳源底物浓度逐级提高的培养基,并只在第一个反应中接种入产微生物菌群。反应启动后,当反应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瓶中的发酵液将被压入下一级反应,同理实现反应液在不同反应内的顺序流动,进而实现微生物的能力逐级提高。
  • 一种动力自流式产氢微生物定向进化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暗发酵光合作用联合装置及其方法-CN201510552309.6有效
  • 张全国;陈笑;王毅;种东风;荆艳艳;蒋丹萍;魏斌;路朝阳 - 河南农业大学
  • 2015-09-02 - 2017-09-22 - C12M1/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发酵光合作用联合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有光合生物制反应,光合生物制反应的内部设有暗发酵生物制反应,且暗发酵生物制反应的顶部高于光合生物制反应的顶部,所述光合生物制反应与暗发酵生物制反应之间设有隔光保温层。本装置既增大了光合制反应的受光面积,又节省了空间;暗发酵制反应与光合生物制反应可以同时进行,节约了反应时间;隔光保温层的设置,减少了暗发酵反应的热损失,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此外,本装置占地面积小、制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现代化,可广泛应用于环保、能源、食品、饲料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发酵光合作用联合装置及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处理污水的产甲烷反应-CN201810842820.3有效
  • 刘志丹;司哺春;黄思捷;杨浩;李嘉铭;张源辉 - 中国农业大学
  • 2018-07-27 - 2021-05-25 - C02F3/28
  • 本发明属于污水厌氧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处理污水的产甲烷反应。该反应包括罐体(11)、反应区(2)、产甲烷反应区(3)以及三相分离(5)。该反应具有相互独立的反应区和产甲烷反应区,通过接种不同的污泥,实现产氢菌和产甲烷菌的分离。反应内部和产甲烷的反应区形成水力停留时间的差异,反应区(2)较低的水力停留时间能够淘汰生长较慢的产甲烷菌。反应区(2)采用降流式进水,生成的氢气通过上部收集以避免被进一步转化为甲烷。产甲烷反应区(3)接种厌氧消化污泥或者颗粒污泥,上部设置三相分离(5)收集气体,从而使产甲烷反应区(3)形成颗粒污泥床进而高效转化过程中形成的酸和醇类。
  • 一种处理污水产氢产甲烷反应器
  • [发明专利]一种促进玉米秸秆光合的方法-CN201910387706.0有效
  • 张全国;胡建军;张寰;张志萍;贺超;赵甲;周楠;韩铭 - 河南农业大学
  • 2019-05-10 - 2022-07-19 - C12P39/00
  • 一种促进玉米秸秆光合的方法,属于生物质光合制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将培养基、玉米秸秆和纤维素酶加入光合反应中;(2)将HAU‑M1光合产氢菌群接种到光合反应中,菌液体积为总反应液体积的20~30%;总反应液体积=培养基体积+菌液体积;(3)调节反应内pH值及温度;(4)将促进剂加入光合反应中,收集气体。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提高了光合的能力,利于获得更多清洁能源氢气;一方面,添加产促进剂可以提高氢气产量,提高了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可达96 h;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玉米秸秆发酵
  • 一种促进玉米秸秆光合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方法-CN201410557609.9在审
  • 李茹莹;刘新媛;季民;吴云奇;张迦北 - 天津大学
  • 2014-10-20 - 2015-02-25 - C12P5/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和餐厨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方法,包括接种污泥曝气预处理和产甲烷接种污泥厌氧驯化培养;污泥与破碎餐厨垃圾以优化比例混合;反应和产甲烷反应有效体积比为1:5.5;和产甲烷反应采用间歇投配方式进料,产甲烷反应出泥按照与进料体积比1:1回流到反应反应温度为55℃、pH值5.0-5.5、水力停留时间0.8-3.3d;产甲烷反应温度为37℃、pH值7.0-7.5、水力停留时间4.5-18d;投加K2HPO4以提高反应的碱度和缓冲能力。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简单有效的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在较少药剂投加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稳定的产甲烷过程,同时达到处理污泥和餐厨垃圾两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目的。
  • 一种污泥垃圾混合发酵联产氢气甲烷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制的方法-CN201010557644.2有效
  • 李永峰;郜爽;张璐婷;王元盛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2010-11-24 - 2012-05-30 - C12P3/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纤维素预处理配制成反应液,再将反应液置于连续流槽式搅拌反应中,然后将丙酸克雷伯氏菌置于反应中,对纤维素进行降解,降解得到的产物置于连续流槽式搅拌反应中驯化得到制菌,该制菌降解反应中的小分子糖类得到氢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丙酸克雷伯氏菌降解纤维素以及过程分离开来,纤维素的分解率达60%~70%;比率达到7.29mLH2/g-CDWh速率达到25.4L/d,操作控制容易,使用方便。
  • 一种生物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