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式发射的折叠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00880.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4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昌敏;孟晓轩;陈娇娇;乔磊;白俊强;屈峰;翟毅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56 | 分类号: | B64C3/56;B64C11/28;B64C1/30;B64F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式发射的折叠翼无人机,筒式发射的折叠翼无人机包括:折叠翼无人机(7)和发射筒(6);在筒装状态时,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并设置于所述发射筒(6)的内部;所述发射筒(6)发射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时,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被从所述发射筒(6)中弹出,经过逐渐展开的变体过程后,爬升进入完全展开的巡飞任务状态。优点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工程可实现性较强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具有在折叠状态下占用空间小且在展开状态下机翼面积大、展弦比大等特点的Z字型折叠弹翼,有效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空间利用率和在巡飞任务状态的气动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翼 发射筒 本实用新型 发射 任务状态 折叠状态 筒式 空间利用率 变体过程 气动性能 展开状态 占用空间 爬升 展弦比 重量轻 状态时 弹翼 机翼 筒装 种筒 | ||
【主权项】:
1.一种筒式发射的折叠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翼无人机(7)和发射筒(6);在筒装状态时,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并设置于所述发射筒(6)的内部;所述发射筒(6)发射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时,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被从所述发射筒(6)中弹出,经过逐渐展开的变体过程后,爬升进入完全展开的巡飞任务状态;其中,所述折叠翼无人机(7)包括机身(1)、Z字型折叠弹翼(2)、左全动平尾(3A)、右全动平尾(3B)、全动垂尾(4)和可折叠螺旋桨组件(5);所述机身(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机身(1)的底部切平形成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的设置平面;所述机身(1)尾部的左右两侧面收缩,形成类圆台形的收缩段(15);所述收缩段(15)的末端的左右两侧面为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可折叠螺旋桨组件(5)的设置面;所述收缩段的前端的右侧面切平,形成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全动垂尾(4)的垂直面(16);所述收缩段(15)的上表面形成左右对称的左切平斜面(17)和右切平斜面(18),所述左切平斜面(17)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左全动平尾(3A);所述右切平斜面(18)用于放置折叠后的所述右全动平尾(3B);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包括中翼段(23)、左外主翼(24A)、左外副翼(24B)右外主翼(25A)和右外副翼(25B);所述中翼段(23)的中心通过中翼折叠机构(21)可折叠安装在所述机身(1)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中翼段(23)的左侧通过左外主翼折叠机构(22A)可折叠安装所述左外主翼(24A);所述中翼段(23)的右侧通过右外主翼折叠机构(22B)可折叠安装所述右外主翼(25A);所述左外主翼(24A)和所述右外主翼(25A)相对于所述中翼段(23)左右面对称;当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折叠为展长与所述机身(1)长度等同、平行于所述机身(1)轴线的小一字型机翼;当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处于巡飞任务状态下时,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展开成展长为2倍机身(1)的长度、垂直于机身(1)的大一字型机翼;所述右外主翼(25A)在沿弦向0.7~1区域安装所述右外副翼(25B);所述右外副翼(25B)的一端通过右外主翼操纵面转轴(28)与所述右外主翼(25A)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外主翼(25A)上安装右外副翼偏转舵机(26B),所述右外副翼偏转舵机(26B)通过右外副翼偏转舵机驱动连杆(27)与所述右外副翼(25B)连接,进而驱动所述右外副翼(25B)绕右外主翼操纵面转轴(28)偏转;所述左外主翼(24A)设置可偏转的所述左外副翼(24B)、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左外副翼(24B)偏转的左外副翼偏转舵机(26A);所述左外副翼(24B)和所述右外副翼(25B),相对于所述Z字型折叠弹翼(2)的中心位置左右面对称;所述左全动平尾(3A)通过左平尾折叠机构可折叠安装在所述机身(1)的尾部左侧上方;所述右全动平尾(3B)通过右平尾折叠机构(31)可折叠安装在所述机身(1)的尾部右侧上方,所述左全动平尾(3A)和所述右全动平尾(3B)存在一定的下反角,进而有利于提高筒内折叠态的空间利用率;所述全动垂尾(4)通过垂尾折叠机构(41)可折叠安装在所述机身(1)的后方,并且,所述全动垂尾(4)位于所述右全动平尾(3B)的前方;其中,所述全动垂尾(4)的设置数量为一个或两个;当所述全动垂尾(4)设置一个时,所述全动垂尾(4)位于所述机身(1)后方的左侧或右侧;当所述全动垂尾(4)设置两个时,所述全动垂尾(4)分别位于所述机身(1)后方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可折叠螺旋桨组件(5)安装于所述机身(1)的后端面中部,包括桨夹(53)以及对称安装于所述桨夹(53)左右两侧的左桨叶(51A)和右桨叶(51B);所述左桨叶(51A)和所述右桨叶(51B)为反对称结构;其中,所述桨夹(53)通过驱动轴(54)与所述机身(1)内部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轴(54)带动所述桨夹(53)旋转;所述左桨叶(51A)通过左桨叶折叠机构(52A)可折叠安装在所述桨夹(53)的左端;所述右桨叶(51B)通过右桨叶折叠机构(52B)可折叠安装在所述桨夹(53)的右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220088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折叠式机翼的发射体
- 下一篇:一种带补片加强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