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2833.4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7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孔凡伟;朱坤恒;侯祥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12;H01L23/31;H01L23/36 |
代理公司: | 济宁汇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4 | 代理人: | 杜民持 |
地址: | 273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元器件领域,包括六个二极管芯片及五个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第三二极管芯片P极朝上设置在第五支架的上表面,第一二极管芯片、第二二极管芯片、第三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通过凸点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相连,第四二极管芯片、第五二极管芯片和第六二极管芯片的N极朝上设置在第四支架的上表面,第四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架相连,第五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架相连,第六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与第三支架相连;采用两片式结构将六颗二极管封装在一起,实现三相整流桥功能,使产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利于产品的微型化。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芯片 支架 上表面 三相整流桥 元器件封装 朝上设置 半导体元器件 微型化 本实用新型 二极管封装 两片式结构 产品空间 凸点 | ||
【主权项】:
1.一种三相整流桥元器件封装结构,包括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第六二极管芯片(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四支架(10)、第五支架(11)、锡膏和塑封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四支架(10)、第五支架(11)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引脚(13)、第二引脚(14)、第三引脚(15)、第四引脚(16)、第五引脚(17),所述第一引脚(13)、第二引脚(14)和第三引脚(15)设置为交流极输入端,第四引脚(16)和第五引脚(17)设置为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第六二极管芯片(6)技术指标相同;所述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和第三支架(9)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个凸点(18),所述第四支架(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凸点(18)和一个基岛(19),基岛(19)设置在第四支架(10)远离第四引脚(16)的一端,基岛(19)与第四支架(10)相连呈阶梯式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和第三二极管芯片(3)的P极朝上,第一二极管芯片(1)、第二二极管芯片(2)、第三二极管芯片(3)均设置在第五支架(11)的上表面,第一二极管芯片(1)的上表面通过凸点(18)与第一支架(7)相连,第二二极管芯片(2)的上表面通过凸点(18)与第二支架(8)相连,第三二极管芯片(3)的上表面通过凸点(18)与第三支架(9)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和第六二极管芯片(6)的N极朝上,第四二极管芯片(4)、第五二极管芯片(5)均通过凸点(18)设置在第四支架(10)的上表面,第六二极管芯片(6)通过基岛(19)设置在第四支架(10)的上表面;第四二极管芯片(4)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架(7)相连,第五二极管芯片(5)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架(8)相连,第六二极管芯片(6)的上表面与第三支架(9)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71283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