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洞口落石灾害的立体防护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69473.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1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余志祥;齐欣;许浒;赵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武汉兮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6 | 代理人: | 刘志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洞口落石灾害的立体防护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明确隧道洞口上方帘式防护网、分导网和隧道洞口两侧帘式防护网各结构能量耗散比例原则;步骤(2)确定隧道洞口上方帘式防护网宽度、跨距、纵向初始位置;步骤(3)确定分导网宽度、长度、与洞口关系、横坡、纵坡位置、角度;步骤(4)确定隧道洞口两侧帘式防护网宽度、跨距;步骤(5)确定隧道洞口上方帘式防护网、分导网和隧道洞口两侧帘式防护网的各部件初步选型;步骤(6)确定隧道洞口的柔性棚洞的长度、高度。该技术采用能量匹配的设计原则,使得各个结构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兼顾每一个结构的详细设计,实现对隧道洞口落石的立体防护。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洞口 灾害 立体 防护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隧道洞口落石灾害的立体防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明确能量耗散比例关系根据能量匹配原理,明确隧道洞口落石灾害立体防护设计方法各个结构的能量耗散比例关系,即:Ek=E1+E2+E3+E4E1=γ1Ek、E2=γ2Ek、E3=γ3Ek、E4=γ4Ekγ1+γ2+γ3+γ4=1上式中,Ek是设计防护对应的总能量,根据立体防护工程前期的勘察评估结果确定;E1是隧道洞口上方帘式防护网(3)总耗能能力;E2是分导网(4)总耗能能力;E3是隧道洞口两侧帘式防护网(6)总耗能能力;E4是隧道洞口直接相连柔性棚洞(5)总耗能能力,γ1、γ2、γ3、γ4是各结构的耗散比例系数;步骤(2):确定隧道洞口上方第一帘式防护网(3)宽度、跨距、纵向初始位置根据步骤(1)中第一帘式防护网(3)总耗能能力E1、隧道洞口上方的山体坡度、隧道洞口大小和线路运行状况,确定隧道洞口上方第一帘式防护网(3)的宽度和跨距;根据山体的岩石特征和风化程度确定隧道洞口上方第一帘式防护网(3)纵向初始位置;步骤(3):确定分导网(4)宽度、长度、与洞口相对位置关系、横坡、纵坡位置、角度根据步骤(1)中分导网(4)总耗能能力E2、隧道洞口大小确定分导网(4)的宽度和长度,根据隧道洞口上方的山体坡度、隧道洞口防护对象、步骤(2)中隧道洞口上方第一帘式防护网(3)特征确定分导网(4)的与洞口相对位置关系、横坡、纵坡位置、角度;步骤(4):确定隧道洞口两侧第二帘式防护网(6)宽度、跨距根据步骤(1)中第二帘式防护网(6)总耗能能力E3、步骤(3)中确定的分导网(4)特征、线路状况、隧道洞口两侧的防护对象确定防护网宽度、跨距;步骤(5):确定隧道洞口柔性棚洞(5)的长度、高度根据步骤(1)中棚洞(5)总耗能能力E4,确定柔性棚洞的构件规格,根据步骤(3)设计的分导网(4)特征、隧道洞口山体坡度、隧道洞口两侧防护对象确定柔性棚洞(5)长度,根据隧道洞口高度和车辆通行要求确定柔性棚洞(5)的高度;其中:第一帘式防护网(3)设置在隧道洞口(1)上方坡面有危岩落石特征和风化严重区域,用于收集、限制落石(2)的轨迹和减速;分导网(4)设置在帘式防护网(3)与隧道洞口(1)之间;柔性棚洞(5)设置在隧道洞口(1)顶部,用于保护既有结构和线路运营安全;第二帘式防护网(6)设置在隧道洞口(1)两侧,用于限制落石(2)轨迹和收集落石(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6947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爆法隧道软弱大变形和岩爆预处理TBM
- 下一篇:隧道止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