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熟料栽培青草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8233.9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2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克平;陈祖瑶;孙川川;周金忠;周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家鑫食用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515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熟料栽培青草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稻草加水煮沸得营养液,加水、白砂糖,浸泡玉米砂,煮熟冷却装管,接种野生青草菌实体经过组织分离得到母种;按照平菇母种试管转接平菇原种的方式接种;将粉碎后的金针菇废料、草粉、石膏、石灰、麸皮按照比例混合拌匀制作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灭菌,接种,培养,得青草菌菌袋;取土与石灰拌匀,在地面铺设一层带孔地膜,带孔地膜上铺设覆土材料,将青草菌菌袋脱去塑料袋得菌棒,将菌棒排好,盖覆土材料,覆好土后再盖上松针;培养管理出菇。本发明方法利用金针菇废料种植青草菌,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解决长期困扰金针菇种植废料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资源综合再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青草 接种 拌匀 金针菇废料 熟料栽培 带孔 菌棒 菌菌 母种 石灰 地膜 白砂糖 松针 聚乙烯塑料袋 利润最大化 原材料成本 营养液 麸皮 地面铺设 覆土材料 加水煮沸 排放污染 培养管理 平菇原种 组织分离 转接 金针菇 培养料 塑料袋 土材料 再利用 灭菌 试管 草粉 出菇 好土 加水 平菇 取土 石膏 脱去 煮熟 装管 稻草 种植 装入 浸泡 冷却 铺设 玉米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熟料栽培青草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青草菌袋生产:(S11)母种培养:将稻草放入锅里加水煮沸10‑20min,过滤得营养液,加水800‑1500ml,加白砂糖,加入玉米砂浸泡3‑4h,将浸泡好的玉米砂用纱布滤干,包好放入蒸锅里蒸熟,取出冷却25‑30℃,搓成散粒装进试管,装量为试管容量的2/3,将试管口边清洁干净,用一小块湿棉花球放进试管进面,玉米砂的平面保湿,用棉花塞好试管,放入高压锅灭菌,灭菌完成后取出试管,做成斜面,2天后选一朵无虫害朵形好的野生青草菌,在接种箱里进行无菌消毒,用消毒过的分离刀把种菇切成半,然后在柄和菌盖处切取黄豆大小一块放到试管玉米砂培养基上,用里面原有的湿棉球盖好接进去的菌种块,然后塞好棉花塞放到保温箱里培养,设置培养温度25‑28℃,15‑20天可长满试管,得到母种;(S12)原种培养:配制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组成:麦粒40%,棉子壳40%,石灰1%,石膏2%,米糖10%,腐殖土7%;将所述培养基装完瓶或袋后要及时灭菌,温度升至95‑105℃保持18‑20h,停火10h后出锅,自然冷却25‑30℃在接种箱里接种,接完后放在25‑28℃的常温培养20‑30天长满瓶;(S13)栽培种培养:按照原种的培养方法进行接种,消毒灭菌,得栽培种;(S14)栽培装袋:将粉碎后的金针菇废料、草粉、石膏、石灰、麸皮按照比例混合拌匀制作培养料,水分调控在60‑65%,选用17㎝×56㎝的聚乙烯塑料袋将培养料装好并封口;(S15)灭菌:将装好培养料的聚乙烯塑料袋放入常规灭菌锅内灭菌,然后冷却至25‑30℃;(S16)接种:采用孔接种法,在装好培养料且已灭菌,冷却的聚乙烯塑料袋上同一侧平均开接种穴4个,将青草菌菌种平均接入穴中,接种量为30袋,得青草菌菌袋;(S17)培养:将青草菌菌袋搬入温度15‑28℃、二氧化碳浓度为600‑1300ppm的环境下培养,待菌丝圈直径7㎝时进行第一次翻推,除去被杂菌污染的菌袋并根据温度情况调整菌袋摆放密度以防止高度烧菌,待接种穴菌丝全部相连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并围绕接种穴,在距离接种穴3‑4㎝的塑料袋上开8个直径1‑3㎜的孔,排气增氧,根据温度情况调整菌袋的摆放密度以防止出现高温烧菌,35-45天,青草菌菌袋培养完成;S2、青草菌袋覆土栽培与管理:(S21)覆土材料选择与处理:取未栽种过作物的腐殖土或已经荒废3年以上的耕种地土,与石灰拌匀,干燥至含水量为10‑15%,得到覆土材料,使用前调节覆土材料的PH值为5.5‑7.5,含水量为55‑60%;(S22)覆土:在大棚内或空置的房间内,在地面铺设一层宽70‑100㎝的带孔地膜,在带孔地膜上铺设一层2‑4㎝厚的步骤(S21)所得覆土材料,将步骤(S17)培养好的青草菌菌袋脱去塑料袋得菌棒,将菌棒平行排放至覆土材料上,菌棒与菌棒之间的距离为1‑3㎝,每排放好20‑220㎝长的菌棒,在菌上盖覆土材料3‑4㎝,边覆土边浇水至覆土材料含水量为55‑65%;覆好土后在覆土平面盖上2‑3厘米的松针;(S23)培养管理:保持材料的含水量为55‑65%,控制环境温度为13‑28℃,待16‑22天,每天通风2次,每次40㎜,调节空气相对湿度至85‑95%,出雷后切忌往畦床上喷水,调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S3、出菇管理:覆土后20‑30天,需白天增加光照,夜晚通风,将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95%,经常通风,保持湿度,菇长到6‑8厘米可以采收,采完第一茬菇后清理床面上的菇脚,保持湿度,待下茬菇出菇,按照第一茬菇管理能收5‑6茬菇,整个出菇期为3个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家鑫食用菌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家鑫食用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6823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