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国鲎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35540.5 申请日: 2018-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9042418B 公开(公告)日: 2021-03-30
发明(设计)人: 关杰耀;颉晓勇;周海超;廖永岩;符益健;黄淑燕;况洋;吴宙;陈俏;邓萌 申请(专利权)人: 钦州学院
主分类号: A01K61/59 分类号: A01K61/59
代理公司: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代理人: 汤凌志
地址: 535011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国鲎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放流选址;2)放流苗种来源与规格3)放流苗种健康检验:抽取7龄苗种总放流数量的1‑5%进行健康检验,确保其变形细胞存活率和球状颗粒细胞比例处于良好健康水平,分别为70‑82%和60‑87%;4)放流时机:选择退潮期间放流到潮间带,选择晴朗或有云进行,水温高于20℃,结合三伏休渔期进行放流;5)放流苗种运输;6)放流成效评估。本发明符合中国鲎幼体的生物学特性,操作具科学与合理性,有效地恢复中国鲎种群数量,让价值高的中国鲎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中国 苗种 科学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中国鲎苗种的科学放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放流选址:选择符合中国鲎育幼场生境条件的滩涂,在其潮间带红树林外围、海草床周围或有薄表层水覆盖的位置放流;中国鲎现有育幼场的生境条件:沉积物呈砂泥质,其颗粒直径0.22‑0.55毫米、总有机含量3‑23%、间隙水含量16‑23%,表层水盐度20‑34‰、pH 6.4‑8.0、溶解氧高于6微克每升,有小型多毛类、双壳类和甲壳类;在未完全掌握放流地点生境特征情况下,选择在现有中国鲎幼体种群的滩涂进行增殖放流;假若某海域尚有低密度的成鲎种群,但沿岸的自然滩涂已受到破坏而未能找到幼体,选择符合中国鲎育幼场生境条件的滩涂进行试点放流,逐步重建该海域的幼鲎种群;2)放流苗种来源与规格:采用上岸产卵的亲鲎在邻近养殖场进行人工繁育苗种,亲鲎来源与苗种放流选址维持一致;选择在人工环境养殖约11个月时间至7龄阶段后放流能确保高自然存活率,头胸甲宽度为38±2毫米;在无法承担高放流成本情况下,可选择将人工繁育的1龄苗种放流到潮间带定置网或其他防捕食设施内,待成长至7龄阶段再完全野放;3)放流苗种健康检验:抽取7龄苗种总放流数量的1‑5%进行健康检验,确保其变形细胞存活率和球状颗粒细胞比例处于良好健康水平,分别为70‑82%和60‑87%;4)放流时机:选择退潮期间放流到潮间带,选择晴朗或有云进行,水温高于20℃,结合三伏休渔期进行放流;5)放流苗种运输:以每升海水10‑15尾7龄苗种和相当于海水5‑10%重量的芦苇装进双层加厚塑料袋充气打包,储存于装有碎冰的泡沫箱,海水盐度20‑28‰、水温维持20℃;6)放流成效评估:放流7龄苗种选用被动式整合雷达标志技术,将长9毫米、重0.076克的标记晶体嵌入苗种腹侧的头部位置;在已受破坏的中国鲎育幼场进行幼体种群重建不使用生物标记,采用样线样方法对重建幼体种群的密度进行定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3554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