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锭热轧前的移动式加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0664.8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1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寇金祥;张璨;陈清香;刘俊杰;郑玉龙;史可仁;王鹏飞;姚长青;侯庭斌;冯茜;李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0 | 分类号: | B21B4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4351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铸锭热轧前的加热技术,具体为一种铸锭热轧前的移动式加热方法。解决了目前铸锭在加热炉内处于静态加热,造成铸锭因在加热炉内加热时间过长,铸锭局部受热不均,致使热轧起皮裂边等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项改进,是为了保证加热炉内火焰的均匀性与一致性,而对加热炉火嘴高度进行重新设计计算,与现有的火嘴相比,本申请所述的火嘴高度以及因为火嘴高度的改进带来的火焰与铸锭的距离变化,使得火嘴的火焰在加热炉内形成平焰效果,减少局部过烧的影响,有效避免了铸锭的局部受热不均。本发明的第二项改进,就是通过控制装炉前炉内温度、铸锭间距、步进时间间隔与步距、加热温度、出炉时机等重要参数保证产品质量。 | ||
搜索关键词: | 铸锭 热轧 移动式 加热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铸锭热轧前的移动式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加热炉中的火嘴(3)的高度即火嘴(3)前端距炉顶的距离设为840mm,使煤气与空气在喇叭口形状燃烧室内混合燃烧,达到平焰效果;火焰距离铸锭(1)的高度为500mm以上;铸锭进入加热炉时,采用如下方法:1、加热炉装炉温度保持在920‑950℃;2、装炉间距与时间:进炉时相邻铸锭(1)前后间距控制在30‑70mm;从铸锭进加热区开始,通过顶料棒(2),每10‑15分钟推进一次,每次推进350mm,总共推进14次,使得铸锭到达距离前炉门1.5±0.1米位置(4),在推进过程中使得铸锭(1)在加热炉内形成移动式加热;3、炉温控制:加热温度880‑920℃;铸锭(1)进入加热区到出炉的整个加热过程为2.5‑3.5小时;4、出炉控制:铸锭(1)推进到位后,根据铸锭加热状态,确定出炉时机,相邻铸锭(1)出炉时间间隔:5‑10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1066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