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方法和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850530.3 申请日: 2018-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8824409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6
发明(设计)人: 杨学峰;王珣;姚书琴;李刚;刘勇;伏坤;潘兆马;袁焦;邹文露;徐鑫;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2D1/08 分类号: E02D1/08;E02D33/00
代理公司: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代理人: 刘勋
地址: 610000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方法和监测系统,涉及铁路安全监测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现场取得边坡岩体岩样,通过室内三轴和单轴试验获得岩石强度、弹性模量、岩石的m、s值;2)获得边坡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3)边坡微震发生后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计算,得到微震的定位、能量;4)计算岩体损伤变量和损伤模量;5)计算微震震源范围内岩体质量分类指标的RMR的损伤:6)基于受扰动岩体计算获得微震范围内岩体的m、s值:7)基于边坡应力监测获得边坡内部应力值,并通过计算获得微震范围岩体的强度力学参数。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准确监测和评估。
搜索关键词: 微震 岩体 高陡岩质边坡 边坡 损伤 边坡岩体 微震监测 弹性模量 岩石 铁路安全监测 传感器采集 监测系统 力学参数 应力监测 质量分类 准确监测 内摩擦 粘聚力 扰动 震源 单轴 三轴 岩样 铁路 室内 评估 试验
【主权项】:
1.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现场取得边坡岩体岩样,通过室内三轴和单轴试验获得岩石强度(σc)、弹性模量(E),并采用三轴试验获得岩石的m、s值:通过室内三轴试验获得岩石强度和经验参数m,首先假设s=1,再通过三轴试验数据的回归计算的到m、σc,公式如下:令x=σ3,y=(σ1‑σ3)2,有:式中:n为σ1~σ3的组数(一般不小于5);σ1轴向压力;σ3侧向围压;σc岩石强度;计算出岩石的经验参数m后,把m值带入(3)式后计算出参数s:若计算得到的s小于零时,则令s=0,表示其为破碎岩体;2)采用室内三轴试验,分别获得边坡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公式如下:式中:c为岩石的内聚力(MPa);φ为岩石的内摩擦角;σ为曲线在纵坐标上的截距(MPa);m为曲线斜率;3)边坡微震发生后通过计算,分别得到微震的定位、能量:微震定位:采用联合定位方法对落石冲击进行定位,首先应用线性定位方法进行初步定位,获得初步位置h(x0,y0,z0),线性初始定位公式如下:其中,Ti(h)为微震位置到第i台传感器的走时;h(x0,y0,z0)为微震位置;(xi,yi,zi)(i=1,2,…,n)为各传感器空间位置;再以线性定位解作为Geiger定位方法的迭代初值进行求解定位,微震到达每个传感器的时间:其中,t0i为第i个传感器检测的P波的到达时间;tci为线性定位计算出的P波到达第i个传感器时间;vp为岩体纵波速;对于N个传感器,得到N个方程,矩阵形式为:AΔθ=B式中,由上式求得修正后向量Δθ,以θ+Δθ为新的定位解继续进行迭代,直到迭代值收敛于时间残值函数I(φ)全局最小值,即得到微震的发生位置;微震能量:其中,ΔU为微震能量;ρ为岩体结构密度;v为岩体波速;R为冲击位置到传感器的距离;Jc为能通量(质点运动速度的积分);Fc为振动波辐射类型经验系数;4)岩体损伤变量和损伤模量的获得:式中,D为微震震源范围内岩体单元损伤变量;ΔU为微震监测反算得到的能量;Ue为岩体单元可释放应变总能;E为岩体单元初始的弹性模量;σ1、σ2、σ3为应力;微震后岩体单元对应的损伤模量:Er=(1‑D)E   (6)式中,E为岩体单元初始的弹性模量;Er为损伤模量;5)微震震源范围内岩体质量分类指标的RMR的损伤:RMRS=40ln(Em)+10   (7)Em=E‑Er   (8)式中,RMRS为损伤后岩体质量分类指标;Em为微震范围内岩体模量;6)基于受扰动岩体计算获得微震范围内岩体的m、s值:对受扰动岩体式中,m为新鲜完整岩石的m值,由三轴试验获得;ms为微震范围内岩体m值;ss为微震范围内岩体s值;7)基于边坡应力监测获得边坡内部应力值,并通过计算获得微震范围岩体的强度力学参数:cs=τ‑σntgφs        (15)式中:τ、σn为岩体破坏时剪应力、正应力(MPa);φs、cs为在给定剪应力和正应力下岩体的瞬间内摩擦角(°)和粘聚力(MPa);σ为新鲜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ms,ss为微震范围内岩体经验参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5053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