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Softmax分类的人体活动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814856.0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6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友伟;姚瑶;鄢腊梅;俞东进;李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Softmax分类的人体活动识别方法,步骤S1:使用海量的无线传感器活动信号数据集训练Softmax模型;步骤S2:使用经过训练的Softmax模型对实时检测的活动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数据库中的海量传感器活动信号数据集进行训练,确定信号的所属类别,再结合稀疏表示算法进行活动信号处理,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体活动信号识别的计算量和复杂度,同时也有效提高人体活动分析的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信号 人体活动 稀疏表示 数据集 分类 人体活动信号 无线传感器 实时检测 信号处理 复杂度 计算量 传感器 算法 数据库 分析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Softmax分类的人体活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使用海量的无线传感器活动信号数据集训练Softmax模型;步骤S2:使用经过训练的Softmax模型对实时检测的活动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其中,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步骤S11:获取大规模无线传感器活动信号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步骤S12:将预处理后的活动信号数据集存储于HBase数据库中;步骤S13:从HBase数据库中获取信号数据集,基于传感器信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使用特征提取方法获取活动信号的特征向量;步骤S14:根据步骤S13中提取的无线传感器信号特征向量f,通过监督学习的方法训练Softmax分类模型,得到最佳参数θ;所述步骤S13进一步包括:步骤S131:S={s1,s2…sn}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个可穿戴传感器集合,大小相等的时间戳T={t1,t2…tn},其中ti+1‑ti=λ,λ代表时间间隔,利用指定的特征提取算法得到特征向量f;步骤S132:在活动信号传输期间,构造二元组w(wts,S)为时间域wts内的活动事件表示,S代表指定的监测传感器序号;步骤S133:设在活动信号数据库HBase中,所有的监测活动事件为w={w1,w2…wk},相同的活动事件X的活动信号集合可表示为
活动信号的特征向量可表示如下:
其中A为特征向量集合矩阵,活动分类集合为C={C1,C2...Cq};D={D1,D2…Dq}代表指定活动类别的特征向量集合,其中第i类活动分类特征向量集合可表示为
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步骤S21:使用训练好的Softmax分类器,预测得到海量传感器数据的活动分类结果集RS={RS1,RS2…RSq};步骤S22:根据上一步中预测的传感器数据分类RS,从HBase数据库中得到该分类的结果集RS,通过全局活动字典计算实时传感器信号的具体分类结果,判断实时信号属于类别RSi;所述步骤S21进一步包括:步骤S211:对于活动信号数据库的特定分类的特征向量矩阵A,对每一类的特征向量集合Di,定义Softmax函数进行特征向量Di映射,映射公式如下:
其中n+1代表向量的维数,D代表映射的特征向量集合;步骤S212:通过连续调整最小化成本函数进行参数优化,成本函数如下:J(θ)=Q(θ)+G(θ)![]()
其中M表示训练样本的数量,q表示样本类别的数量,y(i)∈{C1,C2...Cq}是输入传感器数据集的类标签,D(i)是输入特征向量,G(θ)是Softmax成本函数的加权衰减;l(·)是布尔函数;步骤S213:输入特征向量得到概率矩阵如下:
其中θ1,θ2,...,θq表示模型参数,
用于对概率分布进行归一化,根据概率分布得到信号的分类结果集合;所述步骤S22进一步包括:步骤S221:实时的传感器数据Z,使用分类好的向量集进行权重表示:z=A·δ+e其中
表示为A的稀疏系数向量,e是整个系统的有界表达式的噪声部分|e||2<ξ,其中ξ为信号噪声表达阈值;步骤S222:计算不同类别的稀疏系数向量:
其中A+表示A的伪逆矩阵,||·||0计数非零项的数目δ;步骤S223:获取Z的隶属度大小,获得具体的活动类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1485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