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确定控制陆源分散有机质分布三角洲体系外缘坡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40166.3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9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学;张功成;王东东;刘海燕;陈莹;吕大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朱玉建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控制陆源分散有机质分布三角洲体系外缘坡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地震剖面刻画,并利用已知三角洲平面分布,对地震剖面刻画的三角洲外缘坡度进行校正,获得三角洲外缘二维空间的坡度值;陆源分散有机质远离海岸带长距离搬运至深海、深水中,与细粒及泥质物质一起沉积下来,其分布范围,通过对比、有机质参数实测与计算、获得陆源分散有机质在深海分布范围数值;将三角洲边缘坡度数值与建立定量关系,并进行校正,获得用以计算分散有机质分布范围的关联式,圈定陆源分散有机质有效数值的分布区域。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散有机质 坡度 地震剖面 深海 校正 刻画 定量关系 二维空间 分布区域 泥质物质 平面分布 有机质 关联式 细粒 沉积 实测 搬运 | ||
【主权项】:
1.确定控制陆源分散有机质分布三角洲体系外缘坡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发育三角洲的盆地属性首先根据盆地所在构造部位确定盆地属性,通过地震剖面刻画和构造分析进行确定;s2.确定盆地边缘陆源有机物质输送比较平缓的地势、有一定的面积、不是汇水区、有水供应,生长陆生植物的三角洲平原,发育沼泽,有植物遗体堆积,是为汇水区供应陆源分散有机质的源头;s3.获取三角洲外缘的有关数据确定了盆地属性、三角洲平原的有关数据后,获取三角洲外缘的有关数据;从三角洲平原生产的泥炭有机质要通过具有坡度的外缘区进入到汇水区,即输送到深水区;三角洲外缘的有关数据包括陆源分散有机质数据点、等水位数据点和陆源分散有机质测试数据;A盆地边缘盆地边缘是三角洲的地带,平原是陆生植物生长、泥炭物质生产区,即陆生有机质产生和供应区,汇水区是水体、密度流带入且聚集的地带,两者之间即为盆地边缘带;盆地边缘带的自然地形或地理为具有一定坡度的区带;该坡度是随着盆地基底沉降或抬起、物质供应、水体活动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盆地边缘包括A1、A2和A3三部分,其中,A1为三角洲最大扩延长度及结构、A2为三角洲最小扩延长度及结构,A3为三角洲最大扩延面积及边缘形态、结构;B陆源分散有机质含量通过上述步骤s1至s3,确定陆源分散有机质含量包括B1、B2、B3、B4、B5、B6和B7七部分,其中:B1为海相沉积中有机质总含量、B2为陆源分散有机质类型及比值、B3为陆源分散有机质分布点坐标、B4为陆源分散有机质富集段厚度、B5为含有陆源分散有机质总沉积厚度、B6为陆源分散有机质演化程度参数、B7为陆源分散有机质颗粒指数;C三角洲外缘坡度的数据获取与确定方法三角洲外缘坡度的数据获取与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C1.地震平衡剖面获取三角洲坡度宏观数值;C2.等水位数据测试及三角洲外围点;C3.有机质分布等值线绘制,等间距参数确认,最大影响范围线确认及数据获取;C4.陆源分散有机质所占有效比例确认及数据获取;C5.三角洲外缘坡度矫正数值计算,三角洲坡度与有机质数据矫正;C6.数据处理、平面与剖面编图、相关性计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4016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