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条斑紫菜倍半萜类抑藻活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8878.9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孙颖颖;周文静;徐嘉;韩伟;孙菁雯;王长萍;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33/30 | 分类号: | C07C33/30;C07C35/06;C07C35/36;C07C29/86;C07C29/76;C07D307/12;A01N31/04;A01N31/06;A01N43/08;A01P13/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条斑紫菜倍半萜类抑藻活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条斑紫菜干粉末加无水甲醇浸提,减压蒸干得浸膏;浸膏加甲醇醇沉得上清;上清液乙酸乙酯萃取得抑藻组份B、C和D,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得抑藻组份B2、B4、C1、C2、D3和D4,硅胶柱层析再次分离得抑藻组份B21、B23、B41、B42、C11和C12,除组份B21继续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外,其余组份采用硅胶薄层层析进行制备;再分离得5个薄层纯抑藻倍半萜类化合物。本发明采用活性追踪法,通过甲醇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制备等方法,从条斑紫菜中纯化制备具有抑制赤潮微藻活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其方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制得的化合物的抑微活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份 制备 硅胶柱层析 抑藻 倍半萜类化合物 抑藻活性化合物 薄层层析 倍半萜类 条斑紫菜 紫菜 赤潮微藻 活性追踪 甲醇浸提 减压蒸干 无水甲醇 液液萃取 乙酸乙酯 干粉末 上清液 薄层 醇沉 硅胶 甲醇 浸提 | ||
【主权项】:
1.一种条斑紫菜倍半萜类抑藻活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条斑紫菜干粉末加入无水甲醇,15‑20℃下浸提12h后,获得浸提液;反复浸提3次,合并浸提液;经过滤和减压蒸干,制备到条斑紫菜浸膏;浸膏加入90%甲醇水溶液,充分振荡,4℃下静置过夜,离心、过滤,去除沉淀,保留上清液;上清液进行抑藻活性检测具有抑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活性;(2)将上清液pH调至11,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次;上层减压蒸干,获得组份A;下层减压蒸发出乙酸乙酯后,调节其pH为7,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次,上层减压蒸干,获得组份B;下层pH调节到2,乙酸乙酯萃取3次,上层和下层分别减压蒸干,获得组份C和组份D;组份B、C和D进行抑藻活性检测具有抑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活性;(3)组份B、C和D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组份B获得4个再分组份,B1、B2、B3和B4;组份C获得2个再分组份,C1和C2;组份D获得9个再分组份,D1、D2、D3、D4、D5、D6、D7、D8和D9;分别进行抑藻活性检测,其中6个再分组份B2、B4、C1、C2、D3和D4具有明显的抑制米氏凯伦藻活性,此6个活性组份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再次分离,依次得到组份B21、B22、B23、B41、B42,B43,C11、C12和C21;D31和D41共11个组份,其中组份B21、B23、B41、B42、C11和C12具有显著抑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活性,除组份B21继续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外,其余组份采用硅胶薄层层析进行制备;B21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B211和B212;B23、B41、B42、C11和C12经薄层层析制备,得到B231、B411、B421、C112和C121;其中B211、B212、B231、C112和C121共5个组份具有抑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的活性,且其纯度已达薄层纯;经结构鉴定,B211、B212、B231、C112和C121分别为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cyclonerodiol、杜松醇和4‑杜松烯‑1‑醇,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淮海工学院,未经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36887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