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约束条件下卫星绕飞编队构形初始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9662.8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8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妍;何煜斌;完备;朱郁斐;刘美师;杜耀珂;陈桦;王嘉轶;王禹;贾艳胜;崔佳;吴敬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一种工程约束条件下卫星绕飞编队构形初始化方法,包含:1)利用自然摄动使得编队辅星将逐渐接近编队主星;2)星间距离出现小于星间链路的作用距离情况时,星载载波差分GNSS接收机能够输出测量数据,输出导航结果,编队辅星进行平面内控制;3)当星间距离完全小于星间链路的作用距离时,优先进行面外控制;4)根据相对导航结果,进行平面内控制,进一步减小星间半长轴偏差,初步形成绕飞编队构形;5)根据相对导航结果,当星间距离小于阈值时,平面内外参数联合控制,修正编队构形,消除星间半长轴偏差和星间距离切向偏差,形成最终目标绕飞编队构形。 | ||
搜索关键词: | 构形 星间距离 导航结果 工程约束 星间链路 作用距离 半长轴 初始化 联合控制 输出测量 卫星 阈值时 减小 切向 摄动 星载 修正 输出 | ||
【主权项】:
1.一种工程约束条件下卫星绕飞编队构形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远程导引阶段,即当星间距离大于星间链路的作用距离时,对编队辅星进行一组平面内间隔180°的最优双脉冲控制,控制量利用双星绝对轨道信息进行差分进行获取;步骤2:近程导引阶段,即星间距离不断减小,当星间距离出现小于星间链路的作用距离情况时,星载载波差分GNSS接收机输出星间相对距离数据,完成星间状态确定,得到相对导航结果;根据相对导航结果,计算得到两脉冲控制的速度增量,编队辅星进行轨道面内控制,调整平面内参数相对半长轴Δa,进一步减小星间半长轴偏差,控制辅星接近主星的速率,保证主星与辅星切向距离稳步减小;步骤3:形成编队构形第一阶段,即当星间距离完全小于星间链路的作用距离时,遵循“平面外编队控制优先原则”下根据相对导航结果,计算得到平面外的控制速度增量,调整平面外参数相对倾角矢量Δix、Δiy,使得双星之间平面外参数满足控制精度指标要求;步骤4:形成编队构形第二阶段,当平面外控制到位,即满足控制精度指标要求后,根据相对导航结果,再进行平面内控制,调整平面内参数相对半长轴Δa和相对偏心率矢量Δe,初步形成绕飞编队构形;步骤5:形成编队构形第三阶段,即根据相对导航结果,当星间距离达到最小设定阈值时,计算得到3脉冲的速度增量,通过3次相位间隔180°的脉冲控制,联合调整相对半长轴、相对偏心率矢量以及相对纬度幅角,进行精确的平面内外参数联合控制,修正编队构形,消除星间半长轴偏差和星间距离切向偏差,形成最终目标绕飞编队构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20966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