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压缩流体沉淀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2477.7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9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颜庭轩;徐霞;徐建;张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31/56;A61P35/00;A61P39/06;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压缩流体沉淀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颗粒的方法,属于制药工程领域。该方法具体步骤是:使用高压泵将CO2不断泵入高压反应釜,直到达到规定的超临界状态,打开CO2出口阀调节CO2流量,将雷公藤红素溶液通过毛细喷嘴由恒流泵泵入高压反应釜,此时釜内会形成雾化液滴,由于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导致溶液一旦喷入釜内便立刻被超临界流体萃取带走,而溶液液滴瞬间形成过饱和状态,形成无数细小晶核继而结晶成核生成纳米颗粒,溶剂随着CO2不断排出可以在分离釜实现溶剂回收。本方法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雷公藤红素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可以通过工艺调节实现不同粒度范围纳米颗粒的制备,从而应用在不同粒度要求的给药方式中。 | ||
搜索关键词: | 雷公藤红素 纳米颗粒 泵入高压 沉淀法制 压缩流体 超临界 反应釜 超临界流体萃取 纳米颗粒制备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状态 过饱和状态 给药方式 工程领域 工艺调节 粒度要求 绿色环保 溶剂回收 溶液液滴 雾化液滴 喷嘴 出口阀 分离釜 高压泵 恒流泵 溶剂 成核 晶核 毛细 排出 喷入 制药 制备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超临界压缩流体沉淀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钢瓶中的CO2泵入高压反应釜,待釜内压力为1~50MPa,温度为30~80℃时,打开气体出口阀,并调节CO2的流量为1~20LPM;(2)将雷公藤红素用卤代烷烃类溶剂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1~20mg/mL的溶液;由恒流泵将溶液经由毛细喷嘴喷入上述高压反应釜中;通过可视化窗口观察喷入的溶液状态,待其结晶成核落在釜壁和釜底时,打开反应釜取出固体颗粒,即为:雷公藤红素纳米颗粒;所述卤代烷烃类溶剂选自二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以及氯仿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8247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