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批量生产镧钙锰氧粉体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46944.0 | 申请日: | 201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翔;江军;赵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0 | 分类号: | C04B35/50;C04B35/626;C04B35/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批量生产镧钙锰氧粉体的设备,属于陶瓷粉末设备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工作架系统、溶胶系统、凝胶系统、烘干系统、破碎系统、烧结系统、传送系统,工作架系统、烘干系统、破碎系统、烧结系统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溶胶系统固定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上,凝胶系统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下方,凝胶系统与传送系统的一端连接,传送系统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工作架系统、烘干系统、破碎系统、烧结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原料通过溶胶系统精确控制,可使溶胶充分反应得到高质量的均匀胶体,烘干系统利用三重复合扇叶和加热粉体盒使胶体均匀干燥,破碎系统使用低段高频声波仪均匀细化干胶,通过高频发生机调节频率,烧结成型获得大批量镧钙锰氧粉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批量 生产 镧钙锰氧粉体 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批量生产镧钙锰氧粉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架系统、溶胶系统、凝胶系统、烘干系统、破碎系统、烧结系统、传送系统,工作架系统、烘干系统、破碎系统、烧结系统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溶胶系统固定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上,凝胶系统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下方,凝胶系统与传送系统的一端连接,传送系统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工作架系统、烘干系统、破碎系统、烧结系统;溶胶系统包括溶剂控制机(2)、气压控制机(3)、酸液机(4)、碱液机(5)、溶胶罐体(6)、壁挂加热器(601)、信号发射器(602)、信号管(603)、水位探测器(604)、液温探测器(605)、pH探测器(606)、螺旋开槽(607)、月型密封板Ⅰ(7)、月型密封板Ⅱ、条形密封板Ⅰ(8)、条形密封板Ⅱ、伸缩控制架Ⅰ(9)、伸缩控制架Ⅱ、伸缩控制架Ⅲ、伸缩控制架Ⅳ、原料储箱Ⅰ(10)、原料储箱Ⅱ、原料储箱Ⅲ、原料储箱Ⅳ、进料传送带Ⅰ(11)、进料传送带Ⅱ、进料传送带Ⅲ、进料传送带Ⅳ、双框高架(12)、十字套板(13)、垂直伸缩套杆(14)、多节旋转头(15)、加热棒(16)、旋转支(1601)、旋转叶(1602)、闸门罐体(17)、旋转闸门(1701)、闸轴(1702)、闸机台(1703),闸门罐体(17)嵌套在工作架系统中心,闸门罐体(17)内设置有旋转闸门(1701),闸机台(1703)设置在工作架系统底端且位于闸门罐体(17)外侧,闸轴(1702)两端穿过闸门罐体(17)与闸机台(1703)连接且闸轴(1702)与旋转闸门(1701)嵌套;溶胶罐体(6)竖直固定设置在闸门罐体(17)顶端,溶胶罐体(6)的下端穿过工作架系统;溶剂控制机(2)、气压控制机(3)、酸液机(4)、碱液机(5)均固定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上且位于溶胶罐体(6)外侧,溶剂控制机(2)通过溶剂管(201)与溶胶罐体(6)连通,气压控制机(3)通过输气管(301)与溶胶罐体(6)连通,酸液机(4)通过酸液管(401)与溶胶罐体(6)连通,碱液机(5)通过碱液管(501)与溶胶罐体(6)连通,溶胶罐体(6)外侧均匀设置有9个以上壁挂加热器(601),溶胶罐体(6)顶端均匀设置有4个信号发射器(602),信号发射器(602)发射端的信号管(603)穿过溶胶罐体(6)壁并延伸至溶胶罐体(6)内,信号管(603)内设置有水位探测器(604)、液温探测器(605)、pH探测器(606)且水位探测器(604)、液温探测器(605)、pH探测器(606)在溶胶罐体(6)内依次从上至下排布,原料储箱Ⅰ(10)、原料储箱Ⅱ、原料储箱Ⅲ、原料储箱Ⅳ也均匀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上且位于溶胶罐体(6)外侧,进料传送带Ⅰ(11)的一端与原料储箱Ⅰ(10)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置在溶胶罐体(6)正上方,进料传送带Ⅱ的一端与原料储箱Ⅱ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置在溶胶罐体(6)正上方,进料传送带Ⅲ的一端与原料储箱Ⅲ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置在溶胶罐体(6)正上方,进料传送带Ⅳ的一端与原料储箱Ⅳ内部连通且另一端设置在溶胶罐体(6)正上方,原料储箱Ⅰ(10)、原料储箱Ⅱ、原料储箱Ⅲ、原料储箱Ⅳ的顶端内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控制架Ⅰ(9)、伸缩控制架Ⅱ、伸缩控制架Ⅲ、伸缩控制架Ⅳ,伸缩控制架Ⅰ(9)、伸缩控制架Ⅱ、伸缩控制架Ⅲ、伸缩控制架Ⅳ的顶端分别水平设置有可伸缩支撑连杆Ⅰ、可伸缩支撑连杆Ⅱ、可伸缩支撑连杆Ⅲ、可伸缩支撑连杆Ⅳ,可伸缩支撑连杆Ⅰ、可伸缩支撑连杆Ⅲ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月型密封板Ⅰ(7)、月型密封板Ⅱ,可伸缩支撑连杆Ⅱ、可伸缩支撑连杆Ⅳ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条形密封板Ⅰ(8)、条形密封板Ⅱ,月型密封板Ⅰ(7)、月型密封板Ⅱ、条形密封板Ⅰ(8)、条形密封板Ⅱ配合设置在溶胶罐体(6)顶端;原料储箱Ⅰ(10)、原料储箱Ⅱ、原料储箱Ⅲ、原料储箱Ⅳ的顶端外侧分别设置有双框高架Ⅰ(12)、双框高架Ⅱ、双框高架Ⅲ、双框高架Ⅳ,双框高架Ⅰ(12)、双框高架Ⅱ、双框高架Ⅲ、双框高架Ⅳ的顶端通过十字套板(13)连接,垂直伸缩套杆(14)的顶端嵌套设置在十字套板(13)的中心且位于溶胶罐体(6)的正上方,垂直伸缩套杆(14)的底端通过多节旋转头(15)与加热棒(16)连接,旋转支(1601)竖直分层设置在加热棒(16)上,旋转叶(1602)嵌套设置在旋转支(1601)上;凝胶系统包括凝胶斗(18)、导胶管(19)、储分罐(20)、吊架(21)、伸缩节Ⅰ(22)、伸缩节Ⅱ、过胶方管Ⅰ(23)、过胶方管Ⅱ、挤胶口Ⅰ(2301)、挤胶口Ⅱ、粉体盒Ⅰ(27)、粉体盒Ⅱ、高频发生机Ⅰ(28)、高频发生机Ⅱ、弹簧顶板Ⅰ(2801)、弹簧顶板Ⅱ、控制伸缩扣Ⅰ(2802)、控制伸缩扣Ⅱ,凝胶斗(18)顶端口设置在闸门罐体(17)底端,储分罐(20)通过吊架(21)固定设置在工作架系统下端,凝胶斗(18)底端通过导胶管(19)与储分罐(20)连通,储分罐(20)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过胶方管Ⅰ(23)、过胶方管Ⅱ,过胶方管Ⅰ(23)上均匀嵌套设置有伸缩节Ⅰ(22),过胶方管Ⅱ上均匀嵌套设置有伸缩节Ⅱ,过胶方管Ⅰ(23)过胶方管Ⅱ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挤胶口Ⅰ(2301),过胶方管Ⅱ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挤胶口Ⅱ,粉体盒Ⅰ(27)、粉体盒Ⅱ设置在传动系统上,挤胶口Ⅰ(2301)、挤胶口Ⅱ分别设置在粉体盒Ⅰ(27)、粉体盒Ⅱ正上方;高频发生机Ⅰ(28)、高频发生机Ⅱ对称设置在传送系统的两侧,高频发生机Ⅰ(28)的输出端通过控制伸缩扣Ⅰ(2802)与弹簧顶板Ⅰ(2801)的一端连接,弹簧顶板Ⅰ(2801)的另一端设置在粉体盒Ⅰ(27)或粉体盒Ⅱ的一侧,高频发生机Ⅱ的输出端通过控制伸缩扣Ⅱ与弹簧顶板Ⅱ的一端连接,弹簧顶板Ⅱ的另一端设置在粉体盒Ⅰ(27)或粉体盒Ⅱ的另一侧,弹簧顶板Ⅰ(2801)、弹簧顶板Ⅱ对称设置且相配合;烘干系统包括U型柱(29)、横梁架(2901)、吸风扇(2902)、斜梁架(2903)、转动机轴(2904)、扇叶(2905)、滑轨Ⅰ(30)、滑轨Ⅱ、滑动底座Ⅰ(3001)、滑动底座Ⅱ、热源机Ⅰ(3002)、热源机Ⅱ、热导板Ⅰ(3003)、热导板Ⅱ,U型柱(29)设置在传动系统两侧,吸风扇(2902)通过横梁架(2901)固定设置在U型柱(29)的顶端中心且设置在传动系统正上方,转动机轴(2904)通过斜梁架(2903)固定设置在横梁架(2901)的中心且位于吸风扇(2902)的正上方,吸风扇(2902)的扇叶(2905)固定设置在转动机轴(2904)的输出端,滑轨Ⅰ(30)、滑轨Ⅱ对称设置在传动系统两侧且位于U型柱(29)内侧,滑动底座Ⅰ(3001)嵌套设置在滑轨Ⅰ(30)上,热源机Ⅰ(3002)设置在滑动底座Ⅰ(3001)顶端,热导板Ⅰ(3003)设置在热源机Ⅰ(3002)的内侧面且热导板Ⅰ(3003)可与粉体盒Ⅰ(27)或粉体盒Ⅱ的侧端接触;滑动底座Ⅱ嵌套设置在滑轨Ⅱ上,热源机Ⅱ设置在滑动底座Ⅱ顶端,热导板Ⅱ设置在热源机Ⅱ的内侧面且热导板Ⅱ可与粉体盒Ⅰ(27)或粉体盒Ⅱ的另一侧端接触;破碎系统包括高频发生机Ⅲ(31)、高频发生机Ⅳ、弹簧顶板Ⅲ(3101)、弹簧顶板Ⅳ、控制伸缩扣Ⅲ(3102)、控制伸缩扣Ⅳ、转台Ⅰ(32)、转台Ⅱ、三段关节架Ⅰ(3201)、三段关节架Ⅱ、螺旋升降杆Ⅰ(3202)、螺旋升降杆Ⅱ、低段高频声波仪Ⅰ(3203)、低段高频声波仪Ⅱ,高频发生机Ⅲ(31)、高频发生机Ⅳ对称设置在传动系统两侧,高频发生机Ⅲ(31)的输出端通过控制伸缩扣Ⅲ(3102)与弹簧顶板Ⅲ(3101)的一端连接,弹簧顶板Ⅲ(3101)的另一端设置在粉体盒Ⅰ(27)或粉体盒Ⅱ的一侧,高频发生机Ⅳ的输出端通过控制伸缩扣Ⅳ与弹簧顶板Ⅳ的一端连接,弹簧顶板Ⅳ的另一端设置在粉体盒Ⅰ(27)或粉体盒Ⅱ的另一侧,弹簧顶板Ⅲ(3101)、弹簧顶板Ⅳ对称设置;高频发生机Ⅲ(31)顶端设置有转台Ⅰ(32),螺旋升降杆(3202)顶端通过三段关节架(3201)与转台Ⅰ(32)连接,螺旋升降杆(3202)底端设置低段高频声波仪Ⅰ(3203),高频发生机Ⅳ顶端设置有转台Ⅱ,螺旋升降杆Ⅱ顶端通过三段关节架Ⅱ与转台Ⅱ连接,螺旋升降杆Ⅱ底端设置低段高频声波仪Ⅱ;烧结系统包括烧结炉(33)、封闭门Ⅰ(3301)、封闭门Ⅱ、加热器Ⅰ(3303)、加热器Ⅱ、加热器Ⅲ(3302)、加热器Ⅳ、加热器Ⅴ、加热器Ⅵ、加热器Ⅶ、加热器Ⅷ、氧气过滤阀(3304),烧结炉(33)的底座Ⅰ、底座Ⅱ对称设置在传动系统两侧,加热器Ⅰ(3303)、加热器Ⅱ、加热器Ⅲ(3302)、加热器Ⅳ竖直设置在底座Ⅰ内,加热器Ⅰ(3303)、加热器Ⅱ靠近传动系统,加热器Ⅲ(3302)位于加热器Ⅱ的外侧,加热器Ⅳ位于加热器Ⅰ(3303)的外侧,加热器Ⅰ(3303)、加热器Ⅱ、加热器Ⅲ(3302)、加热器Ⅳ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粗调旋钮Ⅰ、粗调旋钮Ⅱ、微调旋钮Ⅰ、微调旋钮Ⅱ;加热器Ⅴ、加热器Ⅵ、加热器Ⅶ、加热器Ⅷ竖直设置在底座Ⅱ内,加热器Ⅴ、加热器Ⅵ靠近传动系统,加热器Ⅶ位于加热器Ⅵ外侧,加热器Ⅷ位于加热器Ⅴ外侧,加热器Ⅴ、加热器Ⅵ、加热器Ⅶ、加热器Ⅷ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粗调旋钮Ⅲ、粗调旋钮Ⅳ、微调旋钮Ⅲ、微调旋钮Ⅳ;封闭门Ⅰ(3301)设置在烧结炉(33)的进料端侧壁,封闭门Ⅱ设置在烧结炉(33)的出料端侧壁,氧气过滤阀(3304)水平设置在烧结炉(33)的顶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4694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