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向交叉式管路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67542.3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6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侯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刘湘舟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斜向交叉式管路热回收装置,由变径接口(1)、转接管(2)、热交换风管(3)和热交换芯(4)四部分组成;其中变径接口有四个,转接管(2)有两个,热交换芯(4)采用多层铝膜(4‑1)制作,热交换芯(4)在热交换管(3)和转接管(2)内部,热交换芯(4)为分层结构,每层之间用铝膜隔开,热交换芯(4)端头为间隔性封堵状态,封堵的立面形状为外突“V”型三角体(4‑3);进风与排风在热交换芯内进行最充分的热交换,经过转接口的导流后,在热交换芯内形成错层式的排风层和进风层,热交换芯采用铝膜或其他热交换效率高的材质能更充分的实现进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传导,提高传导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芯 转接管 铝膜 热交换 热回收装置 变径接口 斜向交叉 封堵 进风 排风 热交换效率 传导效率 分层结构 立面形状 热交换管 错层式 间隔性 进风层 排风层 热传导 三角体 转接口 导流 端头 多层 风管 隔开 外突 制作 | ||
【主权项】:
1.一种斜向交叉式管路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变径接口(1)、转接管(2)、热交换风管(3)、第一热交换芯(4)和第二热交换芯组成;其中变径接口(1)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变径接口,其中每个变径接口(1)具有变径近端口(1‑a)和变径远端口(1‑b)两个端口;转接管(2)包括第一转接管、第二转接管,其中每个转接管有的一侧具有转接管近端口(2‑a),另一侧有两个转接管远端口(2‑b);两个转接管远端口(2‑b)的中心线相交或平行;之间可以为任意角度;热交换风管(3)有一个,其具有两个热交换风管端口(3‑a);第一热交换芯(4)设置在热交换风管(3)中,为多层铝膜(4‑1)的分层结构,两层铝膜之间形成流通气体的第一气道,铝膜(4‑1)的两端弯折成L形部,铝膜通过L形部与热交换风管(3)的管壁用阻燃型密封胶(4‑2)粘接;第二热交换芯(4’)设置在转接管(2)中,其立面为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三角体形,采用多层铝膜(4‑1)构成分层结构,第一侧面与转接管近端口相对应,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分别与两个转接管远端口(2‑b)相对应,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多层铝膜之间,两层铝膜之间错层封堵,第二侧面未封堵的两层铝膜形成第二侧面到第一侧面流通气体的第二气道,第三侧面未封堵的两层铝膜形成第三侧面到第一侧面流通气体的第三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分层交错,在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封堵位置处设置有外突“V”型端头;其中,第一变径接口的变径近端口(1‑a)与第一转接管的一个转接管远端口(2‑b)连接,第二变径接口的变径近端口(1‑a)与第一转接管的另一个转接管远端口(2‑b)连接,第一转接管的转接管近端口(2‑a)与热交换风管(3)的一个热交换风管端口连接,热交换风管(3)的另一个热交换风管端口与第二转接管的转接管近端口连接,第二转接管的两个转接管远端口分别与第三变径接口的变径近端口(1‑a)和第四变径接口的变径近端口连接;第二热交换芯的第二气道、第三气道分别与第一热交换芯的第一气道相对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16754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