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转相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0682.6 | 申请日: | 2017-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7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联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电子转相模块,其结构包括A磁保持继电器与A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B磁保持继电器与B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C磁保持继电器与C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共同接A相线路;D磁保持继电器与D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E磁保持继电器与E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F磁保持继电器与F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共同接B相线路;G磁保持继电器与G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H磁保持继电器与H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I磁保持继电器与I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共同接C相线路。有益效果1、降低了机械式转相开关的切换时间;2、减少了转向时的拉弧现象实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模块 | ||
【主权项】:
电子转相模块,其特征是包括A磁保持继电器、B磁保持继电器、C磁保持继电器、D磁保持继电器、E磁保持继电器、F磁保持继电器、G磁保持继电器、H磁保持继电器、I磁保持继电器、A反并联晶闸管、B反并联晶闸管、C反并联晶闸管、D反并联晶闸管、E反并联晶闸管、F反并联晶闸管、G反并联晶闸管、H反并联晶闸管、I反并联晶闸管;其中,A磁保持继电器与A反并联晶闸管并联,B磁保持继电器与B反并联晶闸管并联,C磁保持继电器与C反并联晶闸管并联;D磁保持继电器与D反并联晶闸管并联,E磁保持继电器与E反并联晶闸管并联,F磁保持继电器与F反并联晶闸管并联,G磁保持继电器与G反并联晶闸管并联,H磁保持继电器与H反并联晶闸管并联,I磁保持继电器与I反并联晶闸管并联;所述A磁保持继电器与A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B磁保持继电器与B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C磁保持继电器与C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共同接A相线路;D磁保持继电器与D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E磁保持继电器与E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F磁保持继电器与F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共同接B相线路;G磁保持继电器与G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H磁保持继电器与H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I磁保持继电器与I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入端共同接C相线路;A磁保持继电器与A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D磁保持继电器与D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G磁保持继电器与G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共同形成负载侧的第一出线端;B磁保持继电器与B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E磁保持继电器与E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H磁保持继电器与H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共同形成负载侧的第二出线端;C磁保持继电器与C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F磁保持继电器与F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I磁保持继电器与I反并联晶闸管并联后的输出端共同形成负载侧的第三出线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联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新联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36068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香薰机(TA‑409)
- 下一篇:一种新型档案架以及带有该档案架的智能档案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