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TP2内螺纹铜管中频加热及施加脉冲电流的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90538.5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2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韩毅;张鏖茵;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TP2内螺纹铜管中频加热及施加脉冲电流的模拟方法,其内容为:模拟了TP2内螺纹铜管的静态仿真,即线圈与TP2内螺纹铜管始终相对静止,对TP2内螺纹铜管同时中频热处理及施加脉冲电流的整个模拟;模拟了TP2内螺纹铜管的动态仿真,即线圈与TP2内螺纹铜管相对运动时,对TP2内螺纹铜管同时中频热处理及施加脉冲电流的整个模拟;在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中,得到了各时刻,铜管整体及横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场分布、电磁场分布以及脉冲电流的分布情况,并总结得到各参数对温度场、电磁场、脉冲电流的分布规律。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对TP2内螺纹铜管施加脉冲电流和中频热处理作用的实验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较为准确,很贴近实际实验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tp2 螺纹 铜管 中频 加热 施加 脉冲 电流 模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对TP2内螺纹铜管中频加热及施加脉冲电流的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静态仿真模拟和动态仿真模拟;所述静态仿真模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取铜管及感应线圈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并转换为ANSYS中的命令流语言;依据前述参数建立铜管、感应线圈和空气的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有限元模型;步骤二、导入有限元模型,进入物理环境库中进行各物理作用的模拟:其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do循环语言命令来对中频感应加热进行模拟:导入中频感应加热的电磁物理环境,读入温度载荷并作为初始条件,开始进行电磁分析计算;电磁分析完毕后,导入中频感应加热的热物理环境,将电磁分析中的温度载荷以及电磁分析中的热生成率作为初始条件,进行热计算;计算完毕后,在*do循环命令下,返回开始的电磁分析中,再一次重新开始,根据设置的循环次数依次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止;(2)通过*do循环语言命令对脉冲电流进行模拟:其一,脉冲热电模拟:导入脉冲热电物理环境,将脉冲电流关键参数转化为ANSYS语言,将感应加热中的温度载荷作为初始条件导入,进行计算;待达到规定的计算时间后,将计算结果保存至相应的结果文件中;其二,脉冲电磁模拟:导入脉冲电磁物理环境,脉冲电流各参数通过APDL语言及*do循环命令进行设置,将脉冲热电的温度载荷作为温度初始条件,并将感应加热的电磁力载荷作为电磁场初始条件导入,进行计算;待达到规定的计算时间后,将计算结果保存至相应的结果文件中;步骤三、首先清除上一次步骤一、步骤二模拟时导入的有限元模型;再次提取铜管及新建立的感应线圈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并转换为ANSYS中的命令流语言;依据这些参数建立铜管、感应线圈和空气的实体模型;重新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新的有限元模型;步骤四、导入新的有限元模型,进入物理环境库中进行各物理作用的模拟:其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do循环语言命令来对中频感应加热进行模拟:导入中频感应加热的电磁物理环境,读入上一次模拟中最终时刻的温度载荷并作为初始条件,开始进行电磁分析计算;电磁分析完毕后,导入中频感应加热的热物理环境,将电磁分析中的温度载荷以及电磁分析中的热生成率作为初始条件,进行热计算;计算完毕后,在*do循环命令下,返回开始的电磁分析中,再一次重新开始,根据设置的循环次数依次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止;(2)通过*do循环语言命令对脉冲电流进行模拟:其一,脉冲热电模拟:导入脉冲热电物理环境,将脉冲电流关键参数转化为ANSYS语言,将感应加热中的温度载荷作为初始条件导入,进行计算;待达到规定的计算时间结束,并将计算结果保存至相应的结果文件中;其二,脉冲电磁模拟:导入脉冲电磁物理环境,脉冲电流各参数通过APDL语言及*do循环命令进行设置,将脉冲热电的温度载荷作为温度初始条件,并将感应加热的电磁力载荷作为电磁场初始条件导入,进行计算;待达到规定的计算时间结束,并将计算结果保存至相应的结果文件中;按照上述步骤,依次重复往复,根据静态仿真模拟中的时间设置,直至达到指定时间为止;所述动态仿真模拟,其基本步骤与所述静态仿真模拟相同,只是在ANSYS软件平台中,为实现铜管与感应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效果,每将感应线圈移动一次,感应线圈与铜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一次改变,其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就需要重新建立一次;所述动态仿真模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同静态仿真模拟步骤一;步骤二、同静态仿真模拟步骤二;步骤三、首先清除上一次步骤一、步骤二模拟时导入的有限元模型;提取铜管及新建立的感应线圈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并转换为ANSYS中的命令流语言;依据前述参数建立铜管、感应线圈和空气的实体模型;重新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新的有限元模型;所述新建立的感应线圈,相较上一次模拟时,其感应线圈尺寸没有变化,只是与铜管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步骤四、导入新的有限元模型,进入物理环境库中进行各物理作用的模拟:其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do循环语言命令来对中频感应加热进行模拟:导入中频感应加热的电磁物理环境,读入上一次模拟中最终时刻的温度载荷并作为初始条件,开始进行电磁分析计算;电磁分析完毕后,导入中频感应加热的热物理环境,将电磁分析中的温度载荷以及电磁分析中的热生成率作为初始条件,进行热计算;计算完毕后,在*do循环命令下,返回开始的电磁分析中,再一次重新开始,根据设置的循环次数依次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的热处理温度范围为止;(2)通过*do循环语言命令对脉冲电流进行模拟:其一,脉冲热电模拟:导入脉冲热电物理环境,将脉冲电流关键参数转化为ANSYS语言,将感应加热中的温度载荷作为初始条件导入,进行计算;待达到规定的计算时间结束,并将计算结果保存至相应的结果文件中;其二,脉冲电磁模拟:导入脉冲电磁物理环境,脉冲电流各参数通过APDL语言及*do循环命令进行设置,将脉冲热电的温度载荷作为温度初始条件,并将感应加热的电磁力载荷作为电磁场初始条件导入,进行计算;待达到规定的计算时间结束,并将计算结果保存至相应的结果文件中;按照上述步骤,依次重复往复,根据动态仿真模拟中的时间设置,直至达到指定时间为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99053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