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缸可控气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7927.6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1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应端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双缸可控气弹簧,包括活塞杆,外缸,导套,后封头,接头,內缸,缓冲套。缓冲套的内孔和活塞杆滑动相连,外柱面和外缸的内孔滑动配合,下端插置在內缸的内表面和活塞杆的外表面之间,上端上还设有导油孔。內缸和外缸之间设有浮动活塞。阀体活塞的内孔中设有阀针。阀针的中部内凹,上下两侧为圆柱体,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间歇密封相连,上端和活塞杆密封相连。阀体活塞的上端的外径小于內缸的内径,且设有若干和阀针的中部内凹相通的导通孔。內缸的下端和支撑座密封相连。支撑座和外缸密封相连。后封头的上端设有一凹部,凹部设有和外部气源连通的气路,气路上设有密封钢珠。支撑座上设有导气孔。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弹簧 | ||
【主权项】:
1.一种双缸可控气弹簧,包括活塞杆(1),外缸(19),导套(3),后封头(14),接头(16);导套(3)和后封头(14)分别固设在外缸(19)的上端、下端,接头(16)和后封头(14)螺纹连接;其特征是:活塞杆(1)的上端端部设有与外部构件相连的螺纹(1.1);外缸(19)内设有內缸(18);內缸(18)的上端设有缓冲套(5);缓冲套(5)的内孔和活塞杆(1)滑动相连,上端的外柱面和外缸(19)的内孔滑动配合,下端插置在內缸(18)的内表面和活塞杆(1)的外表面之间,此外上端上还设有导油孔;內缸(18)和外缸(19)之间设有浮动活塞(6);浮动活塞(6)和內缸(18)密封固连,和外缸(19)的内孔滑动密封相连;阀体活塞(11)的上端和活塞杆的下端相连,其下端和內缸(18)的内孔密封相连,其内孔中设有阀针(12);阀针的中部内凹,内凹的上下两侧的圆柱体通过圆台和内凹相连;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间歇密封相连,其上端和活塞杆(1)密封相连;“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间歇密封相连”指的是当阀针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是不密封相连的,而当阀针的下端向上复位到位后,阀针的下端和阀体活塞的下端是密封相连;阀体活塞的上端的外径小于內缸的内径,且设有若干和阀针的中部内凹相通的导通孔;內缸的下端和支撑座(17)密封相连,支撑座的外周面和外缸的内表面密封相连;后封头的上端设有一凹部,所述凹部设有和外部气源连通的气路,气路上设有密封钢珠(15);支撑座上设有导通后封头的上端所设的凹部和外缸的内表面与內缸的外表面所围成空间的导气孔;外缸的内表面、內缸的外表面、浮动活塞的下侧面和支撑座的上侧面四者围成的空间内充满惰性气体(21);活塞杆内设有控制杆(2);控制杆(2)的下端和阀针触连,上端伸出活塞杆;阀针(12)的左端、活塞杆(1)和阀体活塞(11)之间固设有三片活塞压片(9)和两个O型密封圈(10),两个O型密封圈(10)分别夹置在两片活塞压片(9)之间;阀针(12)的下端设有一片活塞压片(9)、一个O型密封圈(10)和一个后活塞压片(13),后活塞压片(13)的下侧设有挡圈;其中,该活塞压片(9)设在该O型密封圈(10)的上侧,该后活塞压片(13)设在该O型密封圈(10)的下侧;阀体活塞(11)的上端设有一阶梯孔,后活塞压片(13)和该阶梯孔的大孔间隙配合,其上侧的活塞压片(9)和该阶梯孔的小孔间隙配合,O型密封圈(10)的外径大于该阶梯孔的小孔直径;阶梯孔的小孔的深度等于以上活塞压片的厚度和O型密封圈(10)的直径之和,阶梯孔的大孔的深度大于后活塞压片(13)的厚度;阀针(12)的上端圆柱体的长度大于等于阀针(12)的上端、活塞杆(1)和阀体活塞(11)三者之间的最上侧活塞压片(9)的上侧面与最下侧活塞压片(9)的下侧面之间的距离的两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一力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9792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尘消音减震器
- 下一篇:一种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