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机载雷达的干扰源航线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9380.2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春;彭丽;扶彩霞;陈锐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8 | 分类号: | G01S7/38;G01S13/5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雷达干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运动机载雷达的干扰源航线设计方法。本发明以评估指标中的最小干扰距离优化为核心,针对跑道型运动目标雷达,完成干扰源航线设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跑道型航线运动目标,分别设计了跑道型、圆形和“8”字型干扰源航线,以最小干扰距离为干扰效果优化指标,根据不同干扰航线下的干扰源运动特征分别给出了三种航线下的设计准则。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机载 雷达 干扰 航线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运动机载雷达的干扰源航线设计方法,所述机载雷达为跑道型航线,与干扰源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干扰目标航线参数为已知,所述干扰源航线包括圆型、跑道型、“8”字型;干扰航线的参数设计应满足最基本的安全约束条件,即干扰源在杀伤半径以外飞行,转弯半径大于3倍的干扰机飞行速度,同时转弯半径不大于实际航线半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源航线设计方法包括:S1、以最小干扰距离为首要指标,构建航线约束模型:
其中,d为干扰源距离目标雷达的距离,L是航线上的平均干扰距离,v是干扰飞机飞行速度,r是实际航线半径,z是干扰源水平高度,h是目标水平高度;S2、航线设计:根据S1构建的模型和雷达干扰原理可得,要使平均最小干扰距离最小,则干扰源与目标之间的平均距离要最小,在满足约束条件下,航线半径、干扰源到目标的距离的取值越小干扰效果越好,则航线设计方法为:跑道型航线设计:干扰源航线与干扰目标航线同类型,为使每一时刻干扰距离最小,采用同步干扰,即干扰源的航线参数等同于干扰目标的航线参数;圆形航线设计:将干扰目标跑道型航线以Y轴为基准分为X轴正半部分和X轴负半部分,目标从起始点位置首先根据X轴正半部分的航线进行高速运动,与此同时干扰源从圆形航线起点出发,对应完成右半圆航程,以此保证干扰源是在安全区之外;目标运行到X轴负半部分,则干扰源相应地在圆形航线左半圆匀速运动,由此得到干扰航线半径Rc取值范围为[R转弯半径,2*R转弯半径],R转弯半径为干扰目标转弯半径;采用遍历的方法求取最佳值,即平均距离最小时的半径,此时目标速度v目标和干扰源速度v干扰源满足约束条件为:
式中,l干扰源为干扰源航线长度,l目标为目标航线长度;“8”字型航线设计:干扰机运动的起始点位置均设置为Y轴负方向上的航线最远点处,将整体航线都置于安全区界线以外;“8”字型航线单个圆的半径Re取值范围为[R转弯半径,(R转弯半径+D轴长/2)/2],D轴长为目标跑道航线轴长,同样求出各采样点下的平均距离最小的半径取值,且目标和干扰源速度比值满足公式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7938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设备柔性组合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石油桶制造用卷板导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