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辐射锂电池极片涂层干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3612.3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8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昌沪;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邓昌沪 |
主分类号: | B05D3/02 | 分类号: | B05D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辐射锂电池极片涂层干燥装置主要由上方红外辐射薄膜、下方红外辐射薄膜、极片托辊、隔热机箱、吸附除湿转轮、引风机、电加热器组成;与现有的锂电池极片涂层干燥技术相比,改进了对流传热方式,采用红外辐射传热,红外辐射传热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与此同时克服了对流传热方式的大风量循环与极片涂层表面换热形成涂层表层“结皮”现象,而采用红外辐射传热方式,锂电池极片涂层的深层和表层即可以同步形成的热效应,深层和表层同步蒸发湿份的效果,这种涂层的深层和表层同步形成的热效应蒸发湿份的特性,能避免涂布极片“内湿外干”和涂层表层“结皮”的问题,对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起到有益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极片 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传热 极片 热效应 对流传热方式 涂层干燥装置 结皮 薄膜 蒸发 锂离子电池 除湿转轮 电加热器 涂层表面 涂层干燥 热效率 大风量 引风机 隔热 换热 机箱 托辊 吸附 改进 | ||
【主权项】:
1.一种红外辐射锂电池极片涂层干燥装置,包括上方红外辐射薄膜(2a)、下方红外辐射薄膜(2b)、极片托辊(3)、隔热机箱(4)、隔热机箱右端入口(4‑1)、隔热机箱左端出口(4‑2)、湿空气出口(4‑3)、干空气入口(4‑4)、吸附除湿转轮(5)、转轮轴向冷端面(5‑1)、转轮轴向热端面(5‑2)、降温除湿表冷器(6)、冷媒进管(6‑1)、冷媒回流管(6‑2)、引风机(7)、电加热器(8)、鼓风机(9)组成;其特征是,隔热机箱(4)箱内安装上方红外辐射薄膜(2a)、下方红外辐射薄膜(2b)、下方红外辐射薄膜(2b)的上方位置是极片托辊(3),极片托辊(3)与上方红外辐射薄膜(2a)之间是涂布极片(1)通道;隔热机箱(4)的湿空气出口(4‑3)连接降温除湿表冷器(6)迎风侧,降温除湿表冷器(6)的出风侧,安装引风机(7),引风机(7)与吸附除湿转轮(5)的转轮轴向冷端面(5‑1)相向,吸附除湿转轮(5)的转轮轴向热端面(5‑2)与电加热器(8)相向安装,电加热器(8)迎风面,安装鼓风机(9),隔热机箱(4)的干空气入口(4‑4)连接转轮轴向热端面(5‑2);所述的上方红外辐射薄膜(2a)、下方红外辐射薄膜(2b)是红外辐射器件,由两层高分子绝缘薄膜组成密封夹层结构薄膜,夹层间涂布导电涂层;所述的导电涂层由碳系微纳米材料混合粘合剂组成;所述的碳系微纳米材料是,碳黑、微纳米石墨粉体、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四种组合;其中,石墨烯50~54%或微纳米石墨粉体50~54%,碳黑8~10%,碳纳米线5~7%,粘合剂33~37%,优选的,石墨烯53%,碳黑10%,碳纳米线7%,粘合剂30%;所述的粘合剂,是通过粘附和内聚等作用使导电物质颗粒连接在一起,使孤立分散的导电粒子紧密连接,形成导电网络,在导电涂层中起到支撑结构作用。粘结剂可选用丙烯酸树酯、聚偏氟乙烯、酚醛树酯、环氧树酯、乳胶、聚氨酯其中一种,优选的聚偏氟乙烯;所述的高分子绝缘材料薄膜选用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薄膜、聚双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薄膜、硅橡胶薄膜、聚酰亚胺树脂薄膜、环氧树脂薄膜其中一种,优选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薄膜;所述的极片托辊(3)是圆筒形滚动套;所述的吸附除湿转轮(5)的吸附剂采用硅胶;所述的降温除湿表冷器(6)冷媒进管(6‑1)连接制冷系统的膨胀节流阀,冷媒回流管(6‑2)连接制冷机的回气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邓昌沪,未经王敏;邓昌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7361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浸渍罐及真空浸渍设备
- 下一篇:一种喷漆烘干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