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多腔体壳体泄漏及堵塞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3237.3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井夫满;石刚刚;黄叶胜;章莉;刘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中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缪友建 |
地址: | 213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壁多腔体壳体泄漏及堵塞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台面上的下压密封机构、侧密封机构以及底座密封机构。本发明专利针对浇注和机加工两种复合工艺加工出来的薄壁多腔体的复杂结构,设计出来的用于检测复杂结构的堵塞和泄露等问题的优化组合密封和弹性固定装置,同时还提出了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解决了的多腔体壳体的密封检测效率问题以及流道堵塞的检测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检测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保证了检测过程零件无变形。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多腔体 壳体 泄漏 堵塞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薄壁多腔体壳体泄漏及堵塞检测方法,其适用的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台面(1)上的下压密封机构、侧密封机构以及底座密封机构;所述下压密封机构包括通过立柱(3)固定安装在底板台面上的支撑板(2)、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的下压气缸(5),所述下压气缸的推杆穿过支撑板后与下压板(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下压板构成垂向移动副;所述下压板下至少安装分别对应薄壁多腔体壳体顶部开口的一号下压密封堵头(8)、二号下压密封堵头(9)、三号下压密封堵头(10)和四号下压密封堵头(11);至少所述一号、二号下压密封堵头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与气压源连通的第一充气孔(8‑3)、第二充气孔(9‑3);所述侧密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台面上的侧气缸(14)和多杆气缸(24);所述侧气缸至少包括四号侧密封堵头(17);所述多杆气缸(24)至少包括对应薄壁多腔体壳体侧面开口的一号、二号侧密封堵头(21)、三号侧密封堵头(26)、五号侧密封堵头(25);至少所述三号侧密封堵头侧面设置有第三充气孔(10‑3);所述底座密封机构包括通过底板(18)固设在底板台面上的密封底座(19);所述密封底座上设置有与薄壁多腔体壳体底部开口结构匹配的底部密封堵头(13),且所述底部密封堵头侧面设置有第四充气孔(11‑6);所述多腔体壳体设有一号通道、二号通道、三号通道以及四号通道;所述一号通道包括分别开设在多腔体壳体顶部和侧面的第一出口(8‑1)和第二出口(8‑2);所述二号通道包括分别设在多腔体壳体顶部和侧面的第一出口(9‑1)和第二出口(9‑2);所述三号通道包括分别设置于多腔体壳体顶部和侧面的第一出口(10‑2)和第二出口(10‑1);所述四号通道包括设置在多腔体壳体顶部的第一出口(11‑3)、设置在多腔体壳体底部的第五出口(11‑5)、设置在多腔体壳体侧面的第二出口(11‑4)以及上下并列设置的第三出口(11‑2)和第四出口(11‑1);所述侧气缸(14)通过侧气缸支架(15)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四号侧密封堵头(17)通过连接头(16)与侧气缸连接,且所述四号侧密封堵头对应薄壁多腔体壳体四号通道侧面的第二出口(11‑4);所述多杆气缸通过多杆气缸支架(23)固定于底板(18)上,所述一号、二号侧密封堵头(21)、三号侧密封堵头(26)以及五号侧密封堵头(25)同时安装于多杆气缸上;所述三号侧密封堵头对应薄壁多腔体壳体的三号通道侧面的第二出口(10‑1);所述一号、二号侧密封堵头为对应薄壁多腔体壳体一号通道侧面的第二出口(8‑2)和二号通道侧面的第二出口(9‑2)的双密封堵头结构;所述五号侧密封堵头为对应薄壁多腔体壳体四号通道的侧面的第四出口(11‑1)和第三出口(11‑2)的双密封堵头结构;所述下压板下方还设置有辅助压紧杆(12);所述密封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多腔体壳体底部形状匹配的密封圈(20);所述下压密封机构的各个堵头和下压板之间通过下压弹簧(7)弹性连接;所述一号、二号侧密封堵头、三号侧密封堵头与多杆气缸之间通过侧面弹簧(22)弹性连接;所述下压板和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定向导杆(4);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堵塞检测第一步、将待测薄壁多腔体壳体件定位安装到密封底座上,启动下压密封机构,操控下压气缸同时推动一号下压密封堵头(8)封堵顶部出口(8‑1);二号下压密封堵头(9)封堵顶部出口(9‑1);三号下压密封堵头(10)封堵顶部出口(10‑2);四号下压密封堵头(11)封堵顶部出口(11‑3);第二步、先后对第一充气孔(8‑3)和第二充气孔(9‑3)充气并检测流量:若流量检测值之一低于设定值,则相应的一号或二号通道堵塞,判定待测件不合格,检测终止;若流量检测值均符合设定值,则一号和二号通道检测合格;二、漏气检测步骤一、启动多杆气缸(24)同时推动一号、二号侧密封堵头(21)、三号侧密封堵头(26)以及五号侧密封堵头(25)对侧面出口进行封堵;其中一号、二号侧密封堵头(21)封堵待测件对应的侧出口(8‑2)、(9‑2);三号侧密封堵头(26)封堵待测件对应的侧出口(10‑1);五号侧密封堵头(25)封堵待测件对应的第四出口(11‑1)和第三出口(11‑2);步骤二、对第一充气孔(8‑3)、第二充气孔(9‑3)、第三充气孔(10‑3)充气,并测试一号通道、二号通道及三号通道压力,第四通道侧面的第二开口(11‑4)与外界连通;第四充气孔(11‑6)内部通过换向阀换向与外界连通;若压力检测值之一低于设定值,则判定待测件不合格,检测终止;若各压力值符合设定值,则一号通道、二号通道、三号通道与四号通道和外界之间无漏气;步骤三、恢复通道内的充气压力;启动侧气缸(14)推动四号侧密封堵头(17)堵住四号通道侧面第二出口(11‑4);步骤四、对第一充气孔和第四充气孔(11‑6)充气,第二充气孔(9‑3)、第三充气孔(10‑3)内部通过换向阀换向与外界连通,并测试一号通道、四号通道压力;若压力检测值之一低于设定值,则判定待测件不合格,检测终止;若各压力值符合设定值,则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之间不漏气;二号通道和四号通道之间不漏气;三号通道和四号通道之间不漏气;待测产品合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中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中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1323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