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53176.6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3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邹进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庆芬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G22/00;A01K63/00;A01K61/80;A23K50/80;A23K10/37;A23K10/12;A23K10/20;A23K10/22;A23K20/174;A23K20/105;A23K20/153;A23K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315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水型稻田泥鳅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挖设养殖沟,在养殖沟底部铺设碎石,向碎石层的缝隙中加入沙子,在碎石层的表面依次铺设明胶和第一混凝土层,在养殖的侧壁上铺设第二混凝土层;步骤二、向稻田中加入发酵后的蓄禽粪肥,向稻田中灌水并移栽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养殖沟中,向养殖沟中定期投放投饵装置对泥鳅进行投喂饵料,每20~30天换一次水;每隔4~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本发明将泥鳅套养在稻田中,能够形成自然环境的循环,促进水稻质量增加,又能够为泥鳅提供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得到天然、安全、营养的鱼肉。 | ||
搜索关键词: | 节水 稻田 泥鳅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节水型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沼泽地改造为稻田,除去稻田四周的杂草,按300~500g/亩的量向稻田中洒生石灰,稻田暴晒5~9天,然后在稻田的田埂内侧的1~1.5m处挖掘外环沟,在位于所述外环沟内部的稻田区域挖掘井字形的内连沟,所述内连沟的端部均与所述外环沟连通,形成相通的养殖沟,所述养殖沟的底表面与稻田表皮的距离均为40~60cm,宽度均为15~20cm;在所述养殖沟的底部铺设6~10cm厚的粒径为2~4cm的碎石,向碎石的缝隙中加入粒径为5~6mm的沙子,沙子与碎石的重量比为1:4;在所述碎石的表面铺设一层0.3~0.8cm厚的明胶,在明胶表面铺设4~6cm厚的第一混凝土层,在所述养殖沟的侧壁铺设4~6cm厚的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侧壁密封固定连接,然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平铺一层厚度为10~30cm的土壤肥沃的淤泥;所述混凝土包括重量比为1:0.5:2:0.4:0.5:0.2:0.2的水泥、沙子、石子、水、高岭土、中药渣和果皮渣;步骤二、将蓄禽粪肥按180~220kg/亩的量施入稻田的表皮,用塑料膜将蓄禽粪肥覆盖,密封发酵8~12天,然后将发酵后的蓄禽粪肥与稻田表皮往下10~15cm的淤泥充分混合;向稻田中灌水,在稻田中插入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耐肥力在深水中生长及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的秧苗,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不栽种秧苗;步骤三、待秧苗返青后,将泥鳅苗放入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每亩稻田放养1.0~1.4万尾泥鳅,每尾重量为3~5g,保持稻田水位在60~70cm,控制稻田水水质透明度为25~30cm,水的pH值为7~7.5;每天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向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中投入多个投饵装置,对泥鳅进行投料喂养;当气温低于28℃时,每20~30天换一次水;当气温高于28℃时,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更换的水量为稻田中水量的55~60%,每隔4~5天通过充氧机对所述外环沟和所述内连沟的水进行充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庆芬,未经周庆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5317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鲫鱼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斑点叉尾鮰的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