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enders分解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双层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5317.9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明;李宝聚;刘涤尘;王波;李振元;刘志君;傅吉悦;郭雷;曲绍杰;王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Benders分解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双层优化方法,包括:(1)确定以机组启停机状态为决策变量的机组组合状态主问题;(2)对任一时刻进行网路安全约束校核;(3)求解以机组出力为决策变量的最优经济调度子问题。本发明通过所提出的基于Benders分解的双层优化模型,不仅求解满足出网络安全约束条件的最优机组组合,而且通过迭代计算得出最优经济调度的问题。由于本发明将机组组合U0和机组出力P0分开进行优化,增大了寻优的空间和能力,最终的解要好于传统的优化算法。 | ||
搜索关键词: | 机组 双层优化 安全约束 机组出力 经济调度 决策变量 分解 求解 网络安全约束 迭代计算 停机状态 网路安全 优化算法 组合状态 传统的 主问题 子问题 校核 寻优 优化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Benders分解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双层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步骤1,输入数据,建立机组组合模型:接收电网调度中心得出的未来24小时的负荷数据;根据各个发电厂上报的机组特性数据得出各个机组的特性约束数据,包括常规机组i的STi,SDi分别表示常规机组i的启动成本和停机成本;αit,βit为表示常规机组i的启、停状态变量,当机组i在t时刻启动,αit为1,否则为0;当机组i在t时刻停机,βit为1,反之为0;Pit表示机组i在t时刻的出力;Iit表示机组i在t时刻的启停机状态,Iit=1表示机组i运行,Iit=0表示机组i停机;依据数据建立机组组合模型,该机组组合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启停费用和发电费用总成本最小,约束条件包括:系统功率平衡约束、正负旋转备用约束、常规机组出力上下限约束、常规机组出力爬坡约束、常规机组启停时间约束和线路潮流安全约束,构成机组组合初始主问题(MP1),该初始主问题(MP1)的决策变量为机组启停机状态αit、βit,目标函数为启停成本最小,表述为:Min ZLower
不考虑机组的阀点效应,常规机组的成本是机组出力Pit的二次函数:
其中,Ai、Bi、Ci为燃料成本函数的系数;约束条件包括:1)Iit与αit、βit存在如下关联关系:αit‑βit=Iit‑Ii(t‑1)2)系统功率平衡约束(不计网损):
式中:PWt表示第t时段风电场输出的有功功率预测值;PDt表示第t时段的负荷预测值;3)系统旋转备用容量约束,包括:正旋转备用约束:
Ru,it=min(Pi,max‑Pit,URiΔT)负旋转备用约束:
Rd,it=min(Pit‑Pi,min,DRiΔT)式中:Ru,it,Rd,it分别表示机组i在t时段的正旋转备用容量和负旋转备用容量;ΔPD,t表示t时段为应对负荷预测误差所需的旋转备用容量;Pi,max,Pi,min分别表示机组i的最大和最小出力;μ%,d%分别表示高估和低估风电出力时对备用容量的需求系数;URi,DRi分别表示机组n的上升爬坡速率、下降爬坡速率,单位MW/h;ΔT表示调度计划的时间间隔,通常取1h或者30min;4)常规机组启停时间约束:![]()
![]()
![]()
式中,
分别表示机组i的最小连续运行时段数和最小连续停运时段数,NT表示调度周期;步骤2,建立机组组合的优化问题(MP2),所述的优化问题(MP2)与初始主问题(MP1)目标函数相同,但包含了子问题所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步骤3,调用CPLEX求解器求解初始主问题MP1,若无解,表示原始问题无解,结束;否则进入步骤4;步骤4,给t赋值,t=t+1步骤5,求解t时刻的安全校核子问题,所述的可行性校核子问题,包括可行性校核目标,约束条件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常规机组出力上下限约束和线路潮流安全约束;步骤6,判断是否可行,如果
即子问题无解,增加t时刻不可行Benders割到所述的优化问题(MP2):
并转入步骤11;否则,
则当前时刻机组启停计划可行,则进入步骤7;步骤7,求解最优经济调度子问题:目标函数为运行成本最小:
约束条件如下:(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SPlt+PGt=PDt(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Plt=Akm·(θk‑θm)(3)常规机组出力上限约束:
(4)常规机组出力下限约束:Pit≤Pi,minπ(5)还包括线路潮流安全约束:第n次迭代对应的可行Benders割为:
步骤8,增加t时刻可行Benders割到所述的优化问题(MP2);步骤9,判断t是否达到调度周期NT,,若没有达到,令t=t+1,返回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10;步骤10,判断是否收敛,若收敛,进入步骤12,否则进入步骤11;步骤11,求解加入可行或不可行约束条件的主问题(MP2),进入步骤5;步骤12,停止计算,输出最优解,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6531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储能换流装置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电混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