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位还原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6321.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6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睿;孙荷;任何军;侯志敏;张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0 | 分类号: | C02F1/7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还原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在地下水污染区,向地下环境通过两口注入井注入甲酸盐和过硫酸盐,通过热活化过硫酸盐和甲酸盐,制备出具有高还原性的二氧化碳离子自由基还原重金属和氯代有机污染物,去除目标污染组分,从而达到修复目的。本方法通过加热实现活化而不需要外加过渡金属,并可在不调整地下水pH、溶解氧含量等水化学条件的情况下实现自由基的产生及污染物的去除。二氧化碳自由基是一种高还原性的自由基,与污染物反应快速且高效,可广泛适用于地下污染环境的修复。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还原 修复 污染 地下水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原位还原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受污染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物的特性,结合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利用地下水污染模型模拟分析污染羽分布情况,确定修复区域范围并保证修复布置的点位影响范围大于等于污染羽,再视实际场地情况确定监测井的位置、取样深度和取样口个数,取样口等间距排列,间距大小为2m‑3m;B、在所形成的污染羽中间偏上游的位置布设加热井,加热条件下随着地下水的流动,下游地下水也被加热,在所有取样口都布设数显温度计以监测温度的变化和加热的范围,所述加热井垂直水流方向布设,加热井间的间距为4m‑5m;在污染源泄露点上游附近布设试剂注入井,结合地下水流速和温度场影响范围,确保反应试剂有效分布于有效温度场范围内;C、对地下水污染区的监测地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D、经试剂注入井按不小于1:1的比例将甲酸盐和过硫酸盐注入到地下,4h后通过取样口取样监测甲酸盐和过硫酸盐所到位置,待试剂扩散至整个污染羽,经加热电阻持续加热10h,升温至70℃,再利用地下水的余温加热6h,并于加热电阻开始加热时记录各个点位初始温度;E、分别在0h、2h、4h、8h和16h从泄漏点附近取样口取样对六价铬的迁移进行监测,测定各个点位的六价铬、总铬、pH、ORP、过硫酸盐和甲酸盐的浓度变化,并监测反应带的形成和污染羽的变化,直到反应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4632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