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菱形结构的氧化锌/二氧化锡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4786.2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6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谈国强;张昕蕾;许驰;任慧君;夏傲;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7/23 | 分类号: | C03C17/23;C02F1/3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岳培华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菱形结构的氧化锌/二氧化锡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先配置ZnO前驱液,再将SnO2/玻璃基板在紫外光下照射,使SnO2/玻璃基板表面形成羟基单分子层,利用羟基单分子层与ZnO前驱液中[(ZnO)2+NO3‑]+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自组装反向诱导小分子[(ZnO)2+NO3‑]+,制备出非晶态玻璃/SnO2‑O‑ZnO复合薄膜,最后于500℃保温晶化,即得到周期性排布的菱形结构的氧化锌/二氧化锡光电极。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易控,实验条件要求较低,制备的ZnO/SnO2光电极对光的利用率高,电流密度大,适合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水中或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菱形 结构 氧化锌 氧化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菱形结构的氧化锌/二氧化锡光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ZnO前驱液的配置:室温下,向去离子水中加入NH4F,然后加入Zn(NO3)2·6H2O,搅拌至澄清,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至5~7,并搅拌至澄清,得ZnO前驱液;其中加入的NH4F和Zn(NO3)2·6H2O的摩尔比为(5~7):1;2)SnO2/玻璃基板的功能化:将SnO2/玻璃基板洗涤干净后置于184.9nm的紫外光下照射20~40min,使SnO2/玻璃基板表面形成羟基单分子层;3)薄膜的自组装:将SnO2/玻璃基板的羟基单分子层一面悬浮于ZnO前驱液表面进行自组装吸附,利用基板表面羟基层的静电作用吸附ZnO前驱液中的小分子[(ZnO)2+NO3‑]+,然后异相成核自组装形成非晶态的[(ZnO)2+NO3‑]+O‑SnO2前驱薄膜,将非晶态的[(ZnO)2+NO3‑]+O‑SnO2前驱薄膜在室温下干燥,得到玻璃/SnO2‑O‑[(ZnO)2+NO3‑]+非晶薄膜;自组装吸附的时间为10~15h;4)薄膜的层层自组装:将玻璃/SnO2‑O‑[(ZnO)2+NO3‑]+非晶薄膜在184.9nm的紫外光下照射20~40min,使其表面形成羟基单分子层,然后将该羟基单分子层悬浮于ZnO前驱液表面,对ZnO前驱液中的小分子[(ZnO)2+NO3‑]+进行自组装吸附,形成玻璃/SnO2‑O‑ZnO‑O‑[(ZnO)2+NO3‑]+非晶薄膜,再在室温下干燥;如此反复多次层层自组装直至达到所需厚度,得到非晶态玻璃/SnO2‑O‑ZnO复合薄膜;自组装吸附的时间为10~15h;5)薄膜的晶化将非晶态玻璃/SnO2‑O‑ZnO复合薄膜放入马弗炉中,从室温升到250~550℃,保温60~180min,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菱形结构的氧化锌/二氧化锡光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478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