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装备使用适用性的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1226.1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柯宏发;柯肇敏;祝冀鲁;夏斌;黄彦昌;郑建福;徐勇;葛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复杂电磁环境易受电磁信号影响的装备性能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子装备使用适用性的评估方法,采用对人机工程、使用环境、使用任务、使用保障和使用编成等5个分项适应性的评估问题。建立5个分项适应性的层次性评估指标体系,假设每个层次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考虑同层次同类要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基于加法规则的加权求和模型进行同层次同类要素的聚合,对于5个分项适应性的聚合,基于同样的思路也选用同样的模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装备多个性能多个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并对其主次关系进行排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装备 使用 适用性 评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子装备使用适用性的评估方法,其特征是:建立5个分项适应性的层次性评估指标体系,假设每个层次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在考虑同层次同类要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基于加法规则的加权求和模型进行同层次同类要素的聚合,其步骤如下:1)、人机工程适应性,电子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是指电子装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那些影响战斗人员,包括维修人员使用电子装备有效完成使用任务的系统操作、使用安全、人机界面等要素,包括作战使用安全性、软硬件人机界面、人机结合性和人机保障性;(1)人机工程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适用性的关键问题及其指标分解,人机工程适应性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分别对作战使用安全性、软硬件人机界面、人机结合性和人机保障性进行试验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2)人机工程适应性单元评估模型①作战使用安全性评估模型,电子装备作战使用安全性是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电子装备能够有效抑制或避免发生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装备损坏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的能力;作战使用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电子装备避免事故的能力和控制隐患的能力两个方面,因此作战使用安全性评估从电子装备使用过程中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进行度量,其评估模型为Ssaf=θsaf·(wsaf‑1Ssaf‑1+wsaf‑2Ssaf‑2+wsaf‑3Ssaf‑3+wsaf‑4Ssaf‑4) (1)式中Ssaf表示作战使用安全性评估成绩,θsaf表示影响因子,Ssaf‑1~Ssaf‑4分别表示灾难级危险、严重级危险、轻度级危险、轻微级危险的安全性评估成绩,wsaf‑1~wsaf‑4分别表示其权重;4种危险等级的评估成绩通过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综合衡量;②作战使用人机结合性评估模型,电子装备体系构成复杂,与使用人员、战场环境构成了典型的人机环系统;因此电子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既与电子装备本身的作战能力有关,更取决于指挥人员、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人员和装备体系的结合又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作战使用人机结合性评估是对在一定使用时间内人员疲劳程度、操作方便性和车内环境的噪声大小、废气浓度、振动强度的综合;作战使用人机结合性模型为Smm=θmm·(wmm‑1Smm‑1+wmm‑2Smm‑2+wmm‑3Smm‑3) (2)式中Smm表示作战使用人机结合性评估成绩,θmm表示影响因子,Smm‑1、Smm‑2和Smm‑3分别表示人员疲劳程度、操作方便性和车内环境的评估成绩,wmm‑1、wmm‑2和wmm‑3分别表示其权重;③软硬件人机界面评估模型,软硬件人机界面对电子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包括硬件人机界面的可操性、可接近性和操作难度,以及软件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健壮性和操作难度;软硬件人机界面评估模型为Sshm=Σi=16wshm-iSshm-i---(3)]]>式中Sshm表示软硬件人机界面评估成绩,Sshm‑i(i=1,2,Λ,6)分别表示硬件人机界面的可操性、可接近性、操作难度以及软件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健壮性和操作难度的评估成绩,wshm‑i(i=1,2,Λ,6)分别表示其权重;④人机保障性评估模型,人机保障性是对为了维持电子装备持续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人员保障、训练和训练保障、技术资料要素的综合;人机保障性评估模型为Smms=wmms‑1Smms‑1+wmms‑2Smms‑2+wmms‑3Smms‑3 (4)式中Smms表示人机保障性评估成绩,Smms‑1、Smms‑2和Smms‑3分别表示人员保障、人员训练保障和技术文件保障的评估成绩,wmms‑1、wmms‑2和wmms‑3分别表示其权重;其中技术文件保障又要通过对技术文件的齐套性、可读性、正确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与评价,其评估模型为Smms-3=wmms-31Smms-31+wmms-32Smms-32+wmms-33Smms-33---(5)]]>式中分别表示技术文件齐套性、可读性、正确性的评估成绩,分别表示其权重;(3)人机工程适应性综合评估模型,首先综合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的评估成绩,其模型为Smmcsi=wsafSsaf+wmmSmm+wshmSshm+wmmsSmms---(6)]]>式中表示第i次任务行动下电子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的评估成绩,wsaf、wmm、wshm、wmms分别表示作战使用安全性、人机结合性、软硬件人机界面、人机保障性的权重;电子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评估是对多次任务行动下电子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的综合,其评估模型为Smmc=Σi=1nwmmcsiSmmcsi---(7)]]>式中Smmc表示电子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表示第i次任务行动下电子装备人机工程适应性的权重;2).使用环境适应性,电子装备使用环境适应性是指电子装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适应使用环境条件并能有效工作的能力;(1)使用环境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使用环境包括战场自然环境、联合火力环境、战场电磁环境、战场运输环境、环境的物理兼容性;根据作战适用性的关键问题及其指标分解,使用环境适应性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2)使用环境适应性单元评估模型①战场自然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战场自然环境适应性,是指武器装备在不同的接近战场环境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够维持正常使用的程度;战场自然环境条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分为地表环境、气象环境、水文环境、空天环境;战场自然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nec=wnec-1Snec-1+wnec-2Snec-2+Λ+wnec-nSnec-n=Σi=1nwnec-iSnec-i---(8)]]>式中Snec表示战场自然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Snec‑i表示第i种典型自然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wnec‑i表示该典型自然环境在适应性评估中的权重,n表示典型自然环境的总数量;②战场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未来战场上敌我双方用频装备密集,争夺电磁频谱的斗争异常激烈且贯穿始终,除去难以克服的自然电磁现象和复杂的民用电磁信号,敌我双方的通信信号、雷达信号、导航定位信号等多种电磁波构成了十分复杂和恶劣的战场电磁环境,特别是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武器的进一步使用,使得装备所处的战场电磁环境更加恶化,各种武器装备在整个作战行动中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来自自身和对手的电磁干扰与破坏,从而使自身的作战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对武器装备的战场电磁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估,对于提高其战场生存性和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场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可在对武器装备背景电磁信号环境适应性、电磁压制干扰环境适应性、电磁欺骗干扰环境适应性和电磁毁伤环境适应性分别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考虑这四种环境的共同影响构建综合电磁环境,并对武器装备战场电磁环境适应性进行总体评估,其评估模型为Seec=weec-1Seec-1+weec-2Seec-2+weec-3Seec-3+weec-4Seec-4=Σi=14weec-iSeec-i---(9)]]>式中Seec表示战场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Seec‑1、…、Seec‑4分别表示背景电磁信号环境、电磁压制干扰环境、电磁欺骗干扰环境和电磁毁伤环境的适应性评估成绩,weec‑1、…、weec‑4分别表示其权重。③战场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战场运输环境适应性是指武器装备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通过现有的或计划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实施战场机动的一种能力。战场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tec=wtec‑1Stec‑1+wtec‑2Stec‑2+wtec‑3Stec‑3+wtec‑4Stec‑4 (10)式中Stec表示战场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Stec‑1~Stec‑4分别表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wtec‑1~wtec‑4分别表示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环境在适应性评估中的权重;④战场打击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火力打击是战场对抗的主要目的,火力打击包括常规的硬摧毁、软压制、信息欺骗以及核生化打击;战场打击环境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sec=wsec‑1Ssec‑1+wsec‑2Ssec‑2 (11)式中Ssec表示战场打击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Ssec‑1表示常规火力打击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wsec‑1表示其权重,Ssec‑2表示核生化打击环境适应性评估成绩,wsec‑2表示其权重;⑤物理兼容性评估模型,物理兼容性主要是指武器装备的机柜、天线等部件在整个武器系统计与组装中的外形尺寸、重量等的匹配能力,其评估模型为Sphc=wphc‑1Sphc‑1+wphc‑2Sphc‑2 (12)式中Sphc表示装备的物理兼容性评估成绩,Sphc‑1表示装备的物理空间尺寸匹配评估成绩,wphc‑1表示其权重,Sphc‑2表示装备的重量匹配评估成绩,wphc‑2表示其权重;(3)使用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估模型,装备使用环境适用性评估是对多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环境适用性的综合,其评估模型为Soec=Σi=1nwoecsiSoecsi---(13)]]>式中Soec表示装备使用环境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表示第i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环境适应性的评估成绩,表示其权重。根据上述适应性单元评估模型,的算法为Soecsi=wneciSneci+weeciSeeci+wteciSteci+wseciSseci+wphciSphci---(14)]]>式中分别表示第i次任务行动下装备战场自然环境适应性、电磁环境适应性、运输环境适应性、打击环境适应性、物理兼容性的评估成绩,分别表示其权重;3).使用任务适应性,使用任务是指作战力量为达成预定作战目的而担负的任务,由上级指挥员确定,并以作战命令的形式下达;按类型,分为进攻使用任务和防御使用任务;(1)使用任务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武器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是指武器装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使用任务中保持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的能力;根据作战适用性的关键问题及其指标分解,武器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使用任务适应性从两个层次进行试验评估分析,首先是对装备完成使用任务所需的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分别进行试验评估分析,然后是在综合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试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使用任务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2)使用任务适应性单元评估模型①完全能执行任务率评估模型,完全能执行任务率是指装备能够执行所有规定的平时与战时任务的时间占装备拥有时间的百分率;完全能执行任务率评估模型为Sctw=fctw(TctwTtotal)---(15)]]>式中Sctw表示装备完全能执行任务率的评估成绩,fctw(·)表示装备完全能执行任务率的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ctw表示装备完全能执行任务时间(小时),Ttotal表示装备拥有时间(小时);②部分能执行任务率评估模型,部分能执行任务率是指装备能够执行其受领的平时和战时任务中的部分,而不是全部任务的时间占装备拥有时间的百分率;部分能执行任务率评估模型为Sptw=fptw(TptwTtotal)---(16)]]>式中Sptw表示装备部分能执行任务率的评估成绩,fptw(·)表示装备部分能执行任务率的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ptw表示装备部分能执行任务时间(小时);③能执行任务率评估模型,能执行任务率是指装备能够执行部分或全部任务的时间占装备拥有时间的百分率;能执行任务率评估模型为Sttw=fttw(TttwTtotal)---(17)]]>式中Sttw表示装备能执行任务率的评估成绩,fttw(·)表示装备能执行任务率的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ttw表示装备能执行任务时间(小时),是装备完全能执行任务时间与部分能执行任务时间之和;④装备利用率评估模型,装备利用率是指装备在每个相关的时间段,一天或者一个使用任务周期内的工作小时或工作次数;装备利用率评估模型表示为Seur=feur(TpworkTperiod)---(18)]]>或者Seur=feur(NpworkNperiod)---(19)]]>式中Seur表示装备利用率的评估成绩,feur(·)表示装备利用率的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pwork表示装备在每天或者一个使用任务周期内的工作小时数,Tperiod表示装备在每天或者一个使用任务周期内拥有的工作小时数,Npwork表示装备在每天或者一个使用任务周期内的工作次数,Nperiod表示表示装备在每天或者一个使用任务周期内拥有的工作次数;⑤任务可靠性评估模型任务可靠性是指装备在规定的任务持续时间内或者进入任务状态后的规定时间内,处于可用状态并能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任务可靠性的基础是任务时间内的装备可靠性,任务可靠性不考虑装备维修性。对于具有指数故障规律的装备,任务可靠性定义为MR=e-tMTBCF---(20)]]>式中t是平均任务时间,MTBCF平均关键故障间隔时间是装备的任务必要功能,任务必要功能是系统完成任务所必须使用的功能,发生故障的平均间隔时间;于是有任务可靠性评估模型为Srtw=frtw(MR) (21)式中Srtw表示装备任务可靠性的评估成绩,frtw(·)表示装备任务可靠性的评估成绩转化函数;⑥退出任务率评估模型,装备退出任务率是指由于任务必要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被确定了“不能工作”,而使得装备从受领的任务中退出的时间百分率。退出任务率评估模型为Sqtw=fqtw(1-TqtwTtotal)---(22)]]>式中Sqtw表示装备退出任务率的评估成绩,fqtw(·)表示装备退出任务率的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qtw表示装备从受领的任务中退出之前的工作时间数;(三)使用任务适应性综合评估模型①单次使用任务适应性评估模型,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tasc=wtintStint+wtsusStsus (23)式中Stasc表示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Stint、Stsus分别表示装备使用任务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的评估成绩,wtint、wtsus分别表示其权重;其中使用任务战斗完好性评估成绩Stint的计算模型为Stint=wctwSctw+wptwSptw+wttwSttw (24)式中wctw、wptw、wttw分别表示完全能执行任务率、部分能执行任务率、能执行任务率项目的权重;使用任务持续作战能力评估成绩Stsus的计算模型为Stsus=weurSeur+wrtwSrtw+wqtwSqtw (25)式中weur、wrtw、wqtw分别表示装备利用率、任务可靠性以及退出任务率等项目的权重;②使用任务适应性综合评估模型,对多次任务行动进行聚合,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模型为Stask=Σi=1nwtasciStasci---(26)]]>式中Stask表示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表示第i次任务的装备使用任务适应性的评估成绩,表示其权重;4).使用保障适应性使用保障是指满足作战需要而组织实施的直接服务于作战行动的保障,包括侦察情报、警戒、通信、机要、信息防护、目标、工程、交通、伪装、核生化防护、测绘导航、气象水文、战场管制、电磁频谱管理、航海、声纳、防险救生、领航方面的保障;武器装备使用保障,则是指那些为了满足武器装备正常使用需要而组织实施的直接服务于装备运用的各种行动;(1)使用保障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武器装备使用保障适应性是指武器装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根据作战适用性的关键问题及其指标分解,使用保障适应性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使用保障适用性从两个层次进行试验评估分析,第一是对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作战使用保障适应性和使用保障资源适应性分别进行试验评估分析,第二是在综合以上三者试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使用保障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2)使用保障适应性单元评估模型①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评估模型,作战维修保障是指在作战使用过程中,为了保持和恢复武器装备完好的技术状况所进行的技术和管理活动,以及为保证这些活动有效地实施所必需的保障手段,包括装备的战时维修保养、战场抢修及其抢修方式;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msc=wmsc‑1Smsc‑1+wmsc‑2Smsc‑2+wmsc‑3Smsc‑3 (27)式中Smsc表示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评估成绩,Smsc‑1、Smsc‑2和Smsc‑3分别表示战场抢修适应性、战时修复适应性和战时保养适应性评估成绩,wmsc‑1、wmsc‑2和wmsc‑3分别表示其权重;②作战使用保障适应性评估模型,作战使用保障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usc=wusc‑1Susc‑1+wusc‑2Susc‑2+wusc‑3Susc‑3+wusc‑4Susc‑4 (28)式中Susc表示作战使用保障适应性评估成绩,Susc‑1、Susc‑2、Susc‑3和Susc‑4分别表示战场自救适应性、保障数量适应性、资源存储适应性和战场输送适应性评估成绩,wusc‑1、wusc‑2、wusc‑3和wusc‑4分别表示其权重;③使用保障资源保障性评估模型,包括装备的战时维修与保养人员、维修与保养工具、设施设备的配备、备件器材的供应、维修与保养训练;使用保障资源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soc=wsoc‑1Ssoc‑1+wsoc‑2Ssoc‑2+wsoc‑3Ssoc‑3+wsoc‑4Ssoc‑4+wsoc‑5Ssoc‑5 (29)式中Ssoc表示使用保障资源适应性评估成绩,Ssoc‑1、Ssoc‑2、Ssoc‑3、Ssoc‑4和和Ssoc‑5分别表示维修与保养人员、维修与保养工具、设施设备的配备、备件器材的供应、维修与保养训练的评估成绩,wsoc‑1、wsoc‑2、wsoc‑3、wsoc‑4和wsoc‑5分别表示其权重;(3)使用保障适应性综合评估模型,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保障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oscs=wmscSmsc+wuscSusc+wsocSsoc (30)式中Soscs表示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保障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wmsc、wusc和wsoc分别表示作战维修保障适应性、作战使用保障适应性和使用保障资源适应性的权重;对多次任务行动进行聚合,装备使用保障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模型为Sosc=Σi=1nwoscsiSoscsi---(31)]]>式中Sosc表示装备使用保障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表示第i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保障适应性的评估成绩,表示其权重;5).使用编成适应性,将建制内和配属的参战力量组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按类型,分为进攻使用编成和防御使用编成;按规模,分为战役编成和战斗编成;按作战形式,分为联合使用编成和合同使用编成;按军兵种,分为军种使用编成和兵种使用编成;武器装备的使用编成,通过部队编成结构、作战指挥关系两个方面实现对作战体系其它要素的能力支撑;新型装备和电子信息系统将为作战体系赋予新的能力属性,传统的防空、登岛等作战方式将向防空、电子战、反导等一体化作战方式发展,将直接引发部队编成结构由传统的区域混合编组模式,武器装备的编成结构采用防空反导一体、信息与火力一体的不同属性火力单元、多元化装备要素的混编集成模式,武器装备的作战指挥关系也必须充分适应信息化作战时效性强、作战节奏快的特点;(1)使用编成适应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作战适用性的关键问题及其指标分解,武器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使用编成适应性从两个层次进行试验评估分析,第一是对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分别进行试验评估分析,第二是在综合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试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使用编成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估;(2)使用编成适应性单元评估模型,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中的战备完好性,是指在给定的部队编成结构、作战指挥关系下,建制内和配属的武器系统及时投入部署和使用、并且发挥作用的能力;战斗完好性的度量参数包括建制内的部署性、互联互通性、电气及电磁兼容性、使用可用度和使用可信度;与战备完好性相关的单元评估模型有:①部署性评估模型,部署性是指根据部队使用任务、敌情、战场环境和战役性质、样式的装备保障需要,对编成内装备保障力量的任务区分、兵力编组和配置做出的安排。部署性的评估模型为Sdea=wcosScos+warsSars (32)式中Sdea表示部署性评估成绩,Scos表示不同使用任务下作战样式的总体评估成绩,Sars表示不同兵力编组和配置的总体评估成绩,wcos、wars分别表示其权重;其中Scos的评估模型为Scos=Σi=1nwcosiScosi---(33)]]>式中表示第i种作战样式下装备部署性的评估成绩,表示第i种作战样式的权重,n表示作战样式的总数量;Sars的评估模型为Sars=Σj=1mwarsjSarsj---(34)]]>式中表示第j种兵力编组和配置下装备部署性的评估成绩,表示第j种兵力编组和配置的权重,m表示兵力编组和配置的总数量;②互联互通性评估模型,互联互通性是指武器装备向其它系统、单元或部队提供作战指令或情报信息等服务和接收其它系统、单元或部队的类似服务,并基于这种交换服务有效地实现协同作战的能力;其评估模型为Siin=whinShin+witrSitr (35)式中Siin表示互联互通性的综合评估成绩,Shin表示武器装备与其它系统实现互联的总体评估成绩,Sitr表示武器装备与其它系统实现互通的总体评估成绩,whin、witr分别表示其权重;其中Shin的评估模型为Shin=Σi=1kwhiniShini---(36)]]>式中表示武器装备与装备体系中第i个装备实现互联的评估成绩,表示其权重,k表示装备体系中与被试装备实现互联的装备总数量;Sitr的评估模型为Sitr=Σj=1kwitrjSitrj---(37)]]>式中表示武器装备与装备体系中第j个装备实现互通的评估成绩,表示其权重,k表示装备体系中与被试装备实现互通的装备总数量;③电气兼容性评估模型,电气兼容性是指武器装备与电源及接口的匹配能力,包括电源类型、电流类型、电压范围、频率范围、物理接口;其评估模型为Selc=welc-1Selc-1+welc-2Selc-2+Λ+welc-5Selc-5=Σi=15welc-iSelc-i---(38)]]>式中Selc表示装备的电气兼容性评估成绩,Selc‑i(i=1,2,Λ,5)分别表示装备使用的电源类型、电流类型、电压范围、频率范围、物理接口的评估成绩,welc‑i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④电磁兼容性评估模型,电磁兼容性是所有使用电磁频谱工作的系统、装备和装置的一种能力,电磁兼容性通常包括装备的电磁设计特性、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磁干扰能力三个方面,其评估模型为Semc=weldSeld+wajaSaja+wejaSeja (39)式中Semc表示装备的电磁兼容性综合评估成绩,Seld表示装备电磁设计特性的评估成绩,Saja表示装备抗电磁干扰能力的评估成绩,Seja表示装备电磁干扰能力的评估成绩,weld、waja、weja分别表示其权重;装备的电磁设计特性主要考虑PCB设计、滤波设计、屏蔽设计、电缆及接插件设计、电源特性的因素,其评估模型为Seld=weld-1Seld-1+weld-2Seld-2+Λ+weld-5Seld-5=Σi=15weld-iSeld-i---(40)]]>式中Selc‑i(i=1,2,Λ,5)分别表示装备PCB设计、滤波设计、屏蔽设计、电缆及接插件设计、电源特性的评估成绩,welc‑i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抗电磁干扰能力是指装备在预期的使用环境中工作且没有受到不可接受的干扰、降低性能或损坏的程度,其评估模型为Saja=waja‑1Saja‑1+waja‑2Saja‑2+waja‑3Saja‑3 (41)式中Saja‑1、Saja‑2、Saja‑3分别表示装备工作频率范围、接收灵敏度、接收特性指接收带外抑制、镜像抑制和交互调抑制的评估成绩,waja‑1、waja‑2、waja‑3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电磁干扰能力是指装备对其工作环境中的其它使用电磁频谱装备通过传导或辐射模式产生不必要影响的程度,其评估模型为Seja=weja‑1Seja‑1+weja‑2Seja‑2+weja‑3Seja‑3 (42)式中Seja‑1、Seja‑2、Seja‑3分别表示装备工作频率范围、发射功率、发射特性指谐波压制和发射带外衰减的评估成绩,weja‑1、weja‑2、weja‑3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⑤使用可用度评估模型,包括系统固有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参数,以及与系统预期的寿命周期有关的后勤保障效能;其计算模型为Sava=fava(TworkTtotal)---(43)]]>或者Sava=fava(Tshut-intTshut-ava)---(44)]]>式中Sava表示使用可用度的评估成绩,fava(·)表示使用可用度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work表示能工作时间,Ttotal表示装备拥有的总时间,Tshut‑int表示平均停工事件间隔时间,即造成装备不能工作的事件之间的平均时间,Tshut‑ava表示平均停工时间,即在发生了停工事件后,为了使装备恢复到完全工作状态而花费的平均时间;⑥使用可信性评估模型,包括装备的固有可靠性和维修性参数,以及与装备执行任务和可能发生关键故障的所有时间有关的后勤保障效能;其计算模型为Sdep=fdep(MTBCFMTBCF+MTTRF)---(45)]]>式中Sdep表示可信度,fdep(·)表示使用可信性评估成绩转化函数,MTBCF表示任务必要装备功能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关键故障在一次任务中不一定发生,但它必然会或者可能会对任务造成影响,反映为工作小时数与关键故障次数的比值;MTTRF是平均功能恢复时间,是在发生关键故障后,为了使装备恢复到完全工作状态而花费的平均时间;它包括在关键故障发生后与恢复功能有关的行政管理延迟时间和后勤延迟时间,反映为关键故障的回复总时间与关键故障次数的比值;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中的持续作战能力,是建制内和配属的部队、装备和后勤保障性的函数,其度量参数包括建制内的装备平均利用率、基础设施保障性、软件保障性、后勤可靠性以及指挥控制保障性;与持续作战能力相关的单元评估模型有:①装备平均利用率评估模型装备平均利用率是指规定的使用任务周期内,装备用于执行任务的平均寿命单元数;其计算模型为Srat=frat(TworkTproc)---(46)]]>式中Srat表示装备平均利用率,frat(·)表示装备平均利用率评估成绩转化函数,Twork表示装备工作小时数,Tproc表示装备拥有的工作小时数;②基础设施保障性评估模型,其评估模型为Sinf=winf‑1Sinf‑1+winf‑2Sinf‑2+winf‑3Sinf‑3+winf‑4Sinf‑4 (47)式中Sinf表示装备基础设施保障性的评估成绩,Sinf‑1、Sinf‑2、Sinf‑3、Sinf‑4分别表示装备装卸及运输特性、基础设施需求、保障设备需求和供应保障需求的评估成绩,winf‑1、winf‑2、winf‑3、winf‑4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③软件保障性评估模型是指装备在列装的部队编成结构、作战指挥关系下,维持持续工作所需要的软件维修性、软件成熟性、软件资源保障、软件安全性特性;其评估模型为Ssof=wsof‑1Ssof‑1+wsof‑2Ssof‑2+wsof‑3Ssof‑3+wsof‑4Ssof‑4 (48)式中Ssof表示装备软件保障性的评估成绩,Ssof‑1、Ssof‑2、Ssof‑3、Ssof‑4分别表示装备软件维修性、软件成熟性、软件资源保障、软件安全性的评估成绩,wsof‑1、wsof‑2、wsof‑3、wsof‑4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④后勤可靠性评估模型,后勤可靠性度量的是装备按照规定的使用和保障方案,在列装的部队编成结构、作战指挥关系下,使用规定的后勤资源来开展的维修活动的频率。后勤可靠性的一个度量参数是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即所有维修事件(包括计划性维修事件和非计划性维修事件)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MTBM定义为MTBM=MTBNM×MTBSMMTBNM+MTBSM---(49)]]>式中MTBNM表示平均非计划性维修间隔时间,反映为工作小时数与非计划性维修事件次数的比值;MTBSM表示平均计划性维修间隔时间,反映为工作小时数与计划性维修事件次数的比值;则有后勤可靠性评估模型为Slog=flog(MTBM) (50)式中Slog表示装备后勤可靠性的评估成绩,flog(·)后勤可靠性评估成绩转化函数。⑤指挥控制保障性评估模型指挥控制保障性是指装备在列装的部队编成结构、作战指挥关系下,维持持续工作所需的指挥控制能力,一般包括指挥控制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等要素,其评估模型为Sccs=wccs‑1Sccs‑1+wccs‑2Sccs‑2+wccs‑3Sccs‑3 (51)式中Sccs表示装备指挥控制保障性的评估成绩,Sccs‑1、Sccs‑2、Sccs‑3分别表示装备指挥控制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的评估成绩,wccs‑1、wccs‑2、wccs‑3表示相应项目的权重。(3)使用编成适应性综合评估模型①单次任务行动评估模型,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评估模型为Swovs=wintSint+wsusSsus (52)式中Swovs表示单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Sint、Ssus分别表示其战斗完好性和持续作战能力的评估成绩,wint、wsus分别表示其权重;其中战斗完好性评估成绩Sint的计算模型为Sint=wdeaSdea+wiinSiin+welcSelc+wemcSemc+wavaSava+wdepSdep (53)式中wdea、wiin、welc、wemc、wava、wdep分别表示部署性、互联互通性、电气兼容性、电磁兼容性、使用可用度和使用可信度等项目的权重;持续作战能力评估成绩Ssus的计算模型为Ssus=wratSrat+winfSinf+wsofSsof+wlogSlog+wccsSccs (54)式中wrat、winf、wsof、wlog、wccs分别表示装备平均利用率、基础设施保障性、软件保障性、后勤可靠性以及指挥控制保障性等项目的权重;②综合评估模型,对多次任务行动进行聚合,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模型为Swov=Σi=1nwwovsiSwovsi---(55)]]>式中Swov表示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的综合评估成绩,表示第i次任务行动下装备使用编成适应性的评估成绩,表示其权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0122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 计算;推算;计数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