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效双温机组用于铝材氧化着色电泳生产线供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6301.3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伟;魏华光;张宏宇;张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志伟 |
主分类号: | C25D11/14 | 分类号: | C25D11/14;C25D21/02;C25D13/22;F25B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双效双温机组用于铝材氧化着色电泳生产线供能系统,双效双温机组产生的冷量和热量可以直接给工艺槽,即需冷工艺槽槽液和需热工艺槽槽液直接进入双效双温机组保持槽内温度,以温控阀作为调控装置,这就是直接冷却系统,在行业内也称直供。直供系统减少了温度损失,节省了水泵耗能,更有利于节能。双效双温机组产生的冷量和热量通过换热器带给需冷工艺槽和需热工艺槽。产生的冷量先给冷水池,再由冷水池通过板式换热器间接带给需冷工艺槽。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器带给需冷工艺槽。 | ||
搜索关键词: | 双效双温 机组 用于 氧化 着色 电泳 生产线 系统 | ||
【主权项】:
1.双效双温机组用于铝材氧化着色电泳生产线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冷却循环泵a(1)、备用冷却循环泵a(2)、双效双温机组(3)、储热水罐(4)、换热器a(5)、换热器b(6)、换热器c(7)、槽液循环泵a(8)、槽液循环泵b(9)、槽液循环泵c(10)、接加热工艺槽a(11)、接加热工艺槽b(12)、接加热工艺槽c(13)、冷冻循环泵b(14)、备用冷冻循环泵b(15)、软水装置(16)、水箱(17)、补水泵(18)、膨胀罐(19)、冷水池(20)、循环水泵(21)、备用循环水泵(22)、电动两通阀a(23)、电动两通阀b(24)、电动两通阀c(25)、板式换热器a(26)、板式换热器b(27)、板式换热器c(28)、循环水泵a(29)、循环水泵b(30)、循环水泵c(31)、氧化槽(32)、着色槽(33)、电泳槽(34)、电动两通阀d(35)、电动两通阀e(36)、电动两通阀f(37)、热水洗槽(38)、封孔槽(39)、碱蚀槽(40);该系统分为冷水间接供应、热水间接供应模式,冷水间接供应、热水直接供应模式,冷水直接供应、热水间接供应模式,冷水直接供应、热水直接供应模式;软水装置(16)、水箱(17)、补水泵(18)和膨胀罐(19)顺次连接,膨胀罐(19)设置在冷却循环泵a(1)或备用冷却循环泵a(2)与双效双温机组(3)之间的支路上;模式一:冷水间接供应、热水间接供应模式;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热水进入储热水罐(4),热水依次通过换热器a(5)、换热器b(6)、换热器c(7)后;再经过冷却循环泵a(1)或备用冷却循环泵a(2)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中,冷却循环泵a(1)和备用冷却循环泵a(2)并联设置;换热器a(5)通过槽液循环泵c(10)与接加热工艺槽c(13)连接,换热器b(6)通过槽液循环泵b(9)与接加热工艺槽b(12)连接,换热器c(7)通过槽液循环泵a(8)与接加热工艺槽a(11)连接;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冷水进入冷水池(20),通过冷冻循环泵b(14)或备用冷冻循环泵b(15)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中,冷冻循环泵b(14)和备用冷冻循环泵b(15)并联设置;冷水池(20)中的冷水还依次经过板式换热器c(28)、板式换热器b(27)和板式换热器a(26)后,再经过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回到冷水池(20)中;板式换热器c(28)通过循环水泵c(31)与电泳槽(34)连接,板式换热器b(27)通过循环水泵b(30)与着色槽(33)连接,板式换热器a(26)通过循环水泵a(29)与氧化槽(32)连接;板式换热器c(28)通过电动两通阀c(25)与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连接;板式换热器b(27)通过电动两通阀b(24)与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连接;板式换热器a(26)通过电动两通阀a(23)与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连接;模式二:冷水间接供应、热水直接供应模式;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热水进入储热水罐(4),储热水罐(4)的热水依次通过热水洗槽(38)、封孔槽(39)、碱蚀槽(40)进入冷却循环泵a(1)或备用冷却循环泵a(2)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电动两通阀d(35)与热水洗槽(38)连接,电动两通阀e(36)与封孔槽(39)连接,电动两通阀f(37)与碱蚀槽(40)连接;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冷水进入冷水池(20),通过冷冻循环泵b(14)或备用冷冻循环泵b(15)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中,冷冻循环泵b(14)和备用冷冻循环泵b(15)并联设置;冷水池(20)中的冷水还依次经过板式换热器c(28)、板式换热器b(27)和板式换热器a(26)后,再经过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回到冷水池(20)中;板式换热器c(28)通过循环水泵c(31)与电泳槽(34)连接,板式换热器b(27)通过循环水泵b(30)与着色槽(33)连接,板式换热器a(26)通过循环水泵a(29)与氧化槽(32)连接;板式换热器c(28)通过电动两通阀c(25)与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连接;板式换热器b(27)通过电动两通阀b(24)与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连接;板式换热器a(26)通过电动两通阀a(23)与循环水泵(21)或备用循环水泵(22)连接;模式三:冷水直接供应、热水间接供应模式;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热水进入储热水罐(4),热水依次通过换热器a(5)、换热器b(6)、换热器c(7)后再经过冷却循环泵(1)或备用冷却循环泵(2)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中;冷却循环泵a(1)和备用冷却循环泵a(2)并联设置;换热器a(5)通过槽液循环泵c(10)与接加热工艺槽c(13)连接,换热器b(6)通过槽液循环泵b(9)与接加热工艺槽b(12)连接,换热器c(7)通过槽液循环泵a(8)与接加热工艺槽a(11)连接;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冷水分别连接氧化槽(32)、着色槽(33)、电泳槽(34),经由氧化槽(32)、着色槽(33)、电泳槽(34)的冷水再通过冷冻循环泵b(14)或备用冷冻循环泵b(15)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中;电动两通阀a(23)、电动两通阀b(24)和电动两通阀c(25)设置在双效双温机组(3)与氧化槽(32)、着色槽(33)、电泳槽(34)之间,氧化槽(32)与电动两通阀a(23)连接,着色槽(33)与电动两通阀b(24)连接,电泳槽(34)与电动两通阀c(25)连接;模式四:冷水直接供应、热水直接供应模式;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热水进入储热水罐(4),储热水罐(4)的热水依次通过热水洗槽(38)、封孔槽(39)、碱蚀槽(40)进入冷却循环泵a(1)或备用冷却循环泵a(2)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电动两通阀d(35)与热水洗槽(38)连接,电动两通阀e(36)与封孔槽(39)连接,电动两通阀f(37)与碱蚀槽(40)连接;双效双温机组(3)产生的冷水通过氧化槽(32)、着色槽(33)、电泳槽(34)后再通过冷冻循环泵b(14)或备用冷冻循环泵b(15)回到双效双温机组(3)中;电动两通阀a(23)、电动两通阀b(24)和电动两通阀c(25)分别设置在双效双温机组(3)与氧化槽(32)、着色槽(33)、电泳槽(34)之间,氧化槽(32)与电动两通阀a(23)连接,着色槽(33)与电动两通阀b(24)连接,电泳槽(34)与电动两通阀c(25)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志伟,未经唐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7630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