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矿化垃圾原位修复河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2183.6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5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伟;倪卫兵;魏金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溪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3/34;C02F3/02;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矿化垃圾原位修复河道的方法。矿化垃圾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相,对有毒有害和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和降解力。矿化垃圾开采后,剔除杂物并筛选后,取适量投加到矿化垃圾专用生化培养装置内,注入原位抽取的拟治理河道底泥,并加入适量硅藻土和微生物激活剂,通过曝气、搅拌等条件控制进行驯化混合培养,然后将培养液均匀泼洒在河道上,装置中按量补充矿化垃圾、河道底泥和硅藻土,依次循环。通过不断的培养和泼洒,在河床表层形成活性微生物床,持续降解河道底泥和河水中的污染物,在不需要工程化底泥疏浚的条件下,即可有效减少河道内源污染,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同时为矿化垃圾提供高附加值的利用途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垃圾 原位 修复 河道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矿化垃圾原位修复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填埋龄在10‑15年开挖筛选后的矿化垃圾中的丰富生物相,经河道原位底泥进一步筛选驯化后,利用硅藻土作为载体并投加微生物激活剂进行连续培养,再泼洒到拟修复河道中去,降解底泥,减少内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溪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溪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3218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