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955.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凤兰;郝宏达;侯吉瑞;付忠凤;李文峰;侯利斌;王志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油藏 co base sub | ||
【主权项】:
一种低、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满足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求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岩心作为室内测定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物理模型岩心,并对物理模型岩心进行烘干,测量物理模型岩心的长宽高,计算物理模型岩心的视体积;2)对物理模型岩心进行防腐蚀处理;3)对经过防腐蚀处理的物理模型岩心加环压和抽真空;4)向物理模型岩心中注入饱和地层水,测量物理模型岩心的孔隙体积,并计算物理模型岩心的孔隙度;5)将物理模型岩心加热至目标地层温度,保持恒温12小时以上,并水测渗透率;6)设定物理模型岩心的出口压力和模拟油注入速度,向物理模型岩心中加回压恒速饱和模拟油;在饱和油的同时逐级增加环压,使得环压高于物理模型岩心内部压力2.5~3MPa;待物理模型岩心不再出水并恒定出油时,饱和油过程结束,记录饱和模拟油体积,并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7)设定物理模型岩心出口压力和CO2注入速度,向物理模型岩心中恒速注入CO2,直至注入1.2倍孔隙体积的CO2为止,记录驱替压力、出口端液体和气体体积,计算CO2驱采收率;8)更换相同渗透率的低渗透、特低渗透岩心作为物理模型岩心,并逐渐增加物理模型岩心的出口压力,重复步骤1)~7),得到不同驱替压力及回压条件下CO2驱的采收率;9)绘制CO2驱采收率与回压的关系曲线,并在采收率与回压关系曲线上寻找采收率的拐点,此拐点所对应的回压即为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2295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