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章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49184.4 申请日: 2017-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6827841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袁红 申请(专利权)人: 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41K1/58 分类号: B41K1/58;B41K1/5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5515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属于财会及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章,具有印章本体,印章本体的下表面刻有印签文字,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还具有顶盖、标签、弹簧、外壳、锁扣板、弹出支架、印泥盒、储墨部件、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底盖9、转轴单元。本发明中,不用时印章面与外办不接触,故非常清洁;印泥与印章合体使用不需要单独携带、使用更方便;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本发明美观大方。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印章
【主权项】:
一种印章,具有印章本体(88),印章本体的下表面刻有印签文字,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还具有顶盖(1)、标签(2)、弹簧(3)、外壳(4)、锁扣板(5)、弹出支架(6)、印泥盒(7)、储墨部件(71)、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8)、底盖(9)、转轴单元(10);其中,所述顶盖(1)由顶盖侧边(11)、顶盖顶部(12)组成,顶盖侧边凸出顶盖顶部的下表面,顶盖侧边与顶盖顶部之间形成顶盖凹槽(13),顶盖侧边的前端及后端各截去了一端分,顶盖侧边的前端表面与顶盖侧边的后端表面是平行的;所述标签(2)安装在顶盖凹槽(13)中,标签(2)与顶盖顶部相接触的表面上具有标识字符;所述弹簧(3)为呈圆台柱形状的盘簧;所述外壳(4)由外壳上部(43)、外壳本体(44)、外壳下部(47)、外壳左侧部(48)、外壳右侧部(411)、轨道(451)组成,外壳本体(44)位于外壳上部(43)之下,外壳本体(44)上具有锁扣槽,外壳本体(44)下方具有卡扣腔(46),外壳下部(47)位于卡扣腔(46)下方,外壳左侧部(48)下方具有左右贯穿外壳左侧部(48)的腰形槽(49),外壳右侧部(411)下方具有左右贯穿外壳右侧部(411)的腰形凹槽,腰形槽与腰形凹槽的形状、大小都一样、位置对应;外壳左侧部(48)的下部是凸出外壳左侧部(48)上部的表面的,外壳右侧部(411)的下部是凸出外壳右侧部(411)上部的表面的,轨道(451)位于外壳左侧部(48)的中间位置且突出外壳左侧部(48)的外表面,外壳右侧部(411)的中间位置具有突出的轨道筋(41),轨道筋(41)的上端的轨道筋顶部(42)的上表面是高出外壳上部(43)的上表面的,轨道(451)的上端的轨道(451)顶部的上表面是高出外壳上部(43)的上表面的,所述锁扣槽位于外壳本体(44)的前表面且是凹陷进外壳本体(44)的外表面的,锁扣槽具有四个且贯穿外壳本体(44)的前表面,卡扣腔(46)位于外壳前表面且贯穿外壳前表面,所述外壳(4)内部具有外壳内腔(40);所述锁扣板(5)由锁扣板本体(51)、凸出于锁扣板本体(51)前表面的第一锁扣条(52)、第二锁扣条(53)、第三锁扣条(54)、第四锁扣条(55)组成,锁扣板本体为弯曲的弧柱体,第一锁扣条(52)位于第二锁扣条(53)的正上方,第三锁扣条(54)位于第四锁扣条(55)的正上方,第一至第四锁扣条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第一锁扣条(52)的上表面与第三锁扣条(54)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锁扣条(52)的下表面与第三锁扣条(54)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锁扣条(53)的上表面与第四锁扣条(55)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锁扣条(53)的下表面与第四锁扣条(55)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锁扣条(52)的左表面与第三锁扣条(54)的右表面之间是具有间隙的;所述弹出支架(6)由支架上部(61)、支架下部(62)、支架顶部(600)、支架左侧部(603)、支架第一前侧部(604)、支架下端左卡合部(606)、支架右侧部(613)、支架第二前侧部(614)、支架下端右卡合部(616)、旋转销(619)、支架左侧凸条(622)、支架第一后侧部(624)、支架第二后侧部(634)组成;第一滑行槽(601)位于支架第一前侧部(604)与支架第二前侧部(614)之间,支架第一前侧部的前表面与支架第二前侧部的前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滑行槽(601)的底面位于支架第一前侧部的前表面之后,第一滑行槽(601)是从支架顶部(600)的上表面延伸到支架下部(62)的下表面之上的;第二滑行槽(611)位于支架第一后侧部(624)与支架第二后侧部(634)之间,支架第一后侧部(624)的后表面与支架第二后侧部(634)的后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滑行槽(611)的底面位于支架第一后侧部(624)的后表面之前,第二滑行槽(611)是从支架顶部(600)的上表面延伸到支架下部(62)的下表面之上的;支架上部(61)与支架左侧部(603)之间具有与弹出支架内腔相通的第一扣合槽(602),支架上部(61)与支架右侧部(613)之间具有与弹出支架内腔相通的第二扣合槽(612);支架左侧部(603)与支架下端左卡合部(606)之间具有与弹出支架内腔相通的支架左侧腔(605),支架右侧部(613)与支架下端右卡合部(616)之间具有与弹出支架内腔相通的支架右侧腔(615);第一滑行槽(601)内具有由第一上垂槽、第一弧形槽、第一下垂槽依次连接而成的第一弯曲槽(607), 第一上垂槽、第一弧形槽、第一下垂槽三者都是贯穿第一滑行槽底部且与弹出支架内腔相通的,第二滑行槽(611)内具有由第二上垂槽(6171)、第二弧形槽(6172)、第二下垂槽(6173)依次连接而成的第二弯曲槽(617), 第二上垂槽(6171)、第二弧形槽(6172)、第二下垂槽(6173)三者都是贯穿第二滑行槽底部且与弹出支架内腔相通的,第一上垂槽与第二上垂槽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大小、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大小、第一下垂槽与第二下垂槽具有相同的形状与大小,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弯曲的方向是一样的,在弹出支架的正投影上:第一上垂槽与第二上垂槽完全重合、第一下垂槽与第二下垂槽完全重合、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完全重合;旋转销(619)位于第一弧形槽及第二弧形槽的左侧且安装在弹出支架的内腔中;第一扣合槽腔(6021)是与第一扣合槽(602)相通的且位于第一扣合槽(602)的右侧,第一扣合槽腔(6021)与弹出支架的内腔相通,第一扣合槽腔的高度大于第一扣合槽(602)的高度;支架下部(62)的下表面向上具自支架下部(62)的内表面向自支架下部(62)的外表面凹陷的第一凹陷槽及第二凹陷槽(618),第一凹陷槽的上端延伸到第一下垂槽的中下段,第二凹陷槽的上端延伸到第二下垂槽的中下段,第一凹陷槽及第二凹陷槽(6173)都不贯通弹出支架的外表面;在弹出支架的顶端投影上:支架上部(61)右侧、支架右侧部(613)、支架下端右卡合部(616)三者的外缘重合且三者的外缘都位于支架下部(62)右侧的外缘之内,支架上部(61)左侧、支架左侧部(603)、支架下端左卡合部(606)三者的外缘重合且三者的外缘都位于支架下部(62)左侧的外缘之内;支架左侧凸条(622)位于支架左侧部(603)的外表面外且从支架左侧部(603)的上表面向下延伸但未延伸到支架左侧部(603)的下表面;弹出支架从下部到顶部是中空的;所述储墨部件(71)为扁圆柱形在对称的侧面截去两个弓形柱体形成的;所述印泥盒(7)由印泥盒第一侧边(72)、印泥盒第二侧边(73)、印泥盒第三侧边(74)、印泥盒第四侧边(75)、印泥盒底部(77)组成,印泥盒第一侧边的另一端连接印泥盒第二侧边的一端,印泥盒第二侧边的别一端连接印泥盒第三侧边的一端,印泥盒第三侧边的另一端连接印泥盒第四侧边一端,印泥盒第四侧边另一端连接印泥盒第一侧边的一端,印泥盒底部安装在印泥盒第一侧边至印泥盒第四侧边之下,印泥盒第一至第四侧边、印泥盒底部形成印泥盒腔(76),印泥盒第一卡接凸条(78)位于印泥盒第一侧边与印泥盒第二侧边交接处之外,印泥盒第二卡接凸条(79)位于印泥盒第二侧边与印泥盒第三侧边交接处之外,印泥盒第一侧边与印泥盒第三侧边是平行的且都是长方体形状板,印泥盒第二侧边与印泥盒第四侧边是都是圆弧柱体形状板且圆弧柱体凸出部分都远离印泥盒中心;所述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8)由第一支撑柱(81)、第二支撑柱(82)、前支撑侧边(83)、后支撑侧边(84)、后限位条(85)、前限位条(86)、翻转支撑部件底部(87)组成;第一支撑柱(81)与第二支撑柱(82)平行设置,前支撑侧边(8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柱(81)的前侧面、前支撑侧边(8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柱(82)前侧面、前支撑侧边(83)为上部截去部分的圆弧柱体形状,后支撑侧边(8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柱(81)的后侧面、后支撑侧边(8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柱(82)后侧面、后支撑侧边(84)为上部截去部分的圆弧柱体形状;第一支撑柱(81)上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槽(812)及第一翻转槽(813),第一直槽(812)从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外侧向下延伸,第一直槽为长方体槽,第一翻转槽为半圆柱体槽,第一直槽将并未贯穿第一支撑柱的内表面,第一直槽将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分为第一支撑柱后侧(8111)、第一支撑柱前侧(8112),第一支撑柱后侧(8111)位于第一支撑柱的后侧,第一支撑柱前侧(8112)位于第一支撑柱的前侧, 第一支撑柱(81)下方具有贯穿第一支撑柱的第一轴孔(814);第二支撑柱(82)上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直槽及第二翻转槽(823),第二直槽从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外侧向下延伸,第二直槽为长方体槽,第二翻转槽为半圆柱体槽,第二直槽将并未贯穿第二支撑柱的内表面,第二直槽将第二支撑柱的外表面分为第二支撑柱后侧(8211)、第二支撑柱前侧(8212),第二支撑柱后侧(8211)位于第一支撑柱的后侧,第二支撑柱前侧(8212)位于第一支撑柱的前侧, 第二支撑柱(82)下方具有贯穿第二支撑柱的第二轴孔(824);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的轴线重合、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的直径相等、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的轴线都是水平的;后限位条(85)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凸条(851)、第一倾斜凸条(852)、第二平直凸条(853)、第二倾斜凸条(854)、第三平直凸条(855)构成,第一平直凸条(85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柱(81)的第一支撑柱后侧(8111)的内侧,第一平直凸条(851)的另一端与第一倾斜凸条(852)连接,第三平直凸条(855)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倾斜凸条(854)的另一端,第三平直凸条(85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柱(82)的第二支撑柱后侧(8211)的内侧,第二平直凸条(853)的后表面比第一平直凸条(851)的前表面更靠近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的轴线,第一平直凸条(851)、第三平直凸条(855)的后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前限位条(86)由依次连接的第四平直凸条(861)、第三倾斜凸条(862)、第五平直凸条(863)、第四倾斜凸条(864)、第六平直凸条(865)构成,第四平直凸条(86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支撑柱(81)的第一支撑柱前侧(8112)的内侧,第四平直凸条(861)的另一端与第三倾斜凸条(862)连接,第六平直凸条(865)的一端连接在四倾斜凸条(864)的另一端,第六平直凸条(865)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柱(82)的第二支撑柱前侧(8212)的内侧,第五平直凸条(863)的后表面比第四平直凸条(861)的前表面更靠近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的轴线,第四平直凸条(861)、第六平直凸条(865)的前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前限位条与后限位条是关于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的过轴线的平面对称的,前限位条与后限位条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前限位条与后限位条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轴孔的轴线与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第一直槽(812)的底部及第二直槽的底部都位于前限位条的上方,第一翻转槽(813)的底部及第二翻转槽(823)的底部都位于前限位条的上表面之下;翻转支撑部件底部(87)位于前限位条与后限位条之下,翻转支撑部件底部(87)的外缘与第一支撑柱(81)、第二支撑柱(82)、前支撑侧边(83)、后支撑侧边(84)的内缘相连接,翻转支撑部件底部(87)的上表面紧贴前限位条的下表面;翻转支撑部件底部(87)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柱(81)、第二支撑柱(82)、前支撑侧边(83)、后支撑侧边(84)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印章本体(88)为圆柱体形状,印章本体的下表面刻有印章内容;所述底盖(9)由底盖左外侧部(911)、底盖右外侧部(912)、底盖前外侧部(913)、底盖后外侧部(914)、底盖左内侧部(931)、底盖右内侧部(932)、底盖前内侧部(933)、底盖后内侧部(934)、底盖前侧连接部(943)、底盖后侧连接部(944)、底盖第一支撑板(951)、底盖第二支撑板(952)组成;底盖左外侧部(911)的一端为底盖左外侧前凸部(921),底盖左外侧前凸部(921)的高度高于底盖左外侧部(911)的高度,底盖左外侧部(911)的一端为底盖左外侧后凸部(922),底盖左外侧后凸部(922)的高度高于底盖左外侧部(911)的高度,底盖左外侧前凸部(921)与底盖左外侧后凸部(922)的高度是一样的,底盖左外侧前凸部(921)连接底盖前外侧部(913)的一端,底盖前外侧部(913)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右外侧部(912)的一端,底盖右外侧部(912)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后外侧部(914)的一端,底盖后外侧部(914)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左外侧后凸部(922);底盖前外侧部(913)的内侧具有底盖第一支撑板(951),底盖第一支撑板(951)的高度大于底盖右外侧部(912)的高度,底盖第一支撑板(951)的高度小于底盖左外侧部(911)的高度,底盖第一支撑板(951)上具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卡接槽(961)及第三卡接槽(963),第三卡接槽(963)位于第一卡接槽(961)之下且与第一卡接槽(961)相接通,第一卡接槽(961)自底盖第一支撑板(95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第一卡接槽(961)是截去部分圆弧的圆柱形孔;底盖后外侧部(914)的内侧具有底盖底盖第二支撑板(952),底盖第二支撑板(952)的高度大于底盖右外侧部(912)的高度,底盖第二支撑板(952)的高度小于底盖左外侧部(911)的高度,底盖第二支撑板(952)上具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卡接槽(962)及第四卡接槽(964),第四卡接槽(964)位于第二卡接槽(962)之下且与第二卡接槽(962)相接通,第二卡接槽(962)自底盖第二支撑板(952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第二卡接槽(962)是截去部分圆弧的圆柱形孔;第一卡接槽(961)与第二卡接槽(962)大小、形状、高度位置都相同,第三卡接槽(963)与第四卡接槽(964)大小、形状、高度位置都相同;底盖第一支撑板(951)位于底盖前内侧部(933)的中央,底盖第二支撑板(952)位于底盖后内侧部(934)的中央;底盖前侧连接部(943)将底盖第一支撑板(951)与底盖前外侧部(913)连接并位于底盖前外侧部(913)之上,底盖后侧连接部(944)将底盖第二支撑板(952)与底盖后外侧部(914)连接并位于底盖后外侧部(914)之上;底盖左内侧部(931)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前内侧部(933)的一端,底盖前内侧部(933)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右内侧部(932)的一端,底盖右内侧部(932)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后内侧部(934)的一端,底盖后内侧部(934)的另一端连接底盖左内侧部(931)的一端;底盖左内侧部(931)位于底盖左外侧部(911)的内侧且与底盖左外侧部(911)相平行,底盖前内侧部(933)位于底盖前外侧部(913)的内侧且与底盖前外侧部(913)相平行,底盖右内侧部(932)位于底盖右外侧部(912)的内侧且与底盖右外侧部(912)相平行,底盖后内侧部(934)位于底盖后外侧部(914)的内侧且与底盖后外侧部(914)相平行,底盖左内侧部(931)、底盖右内侧部(932)、底盖前内侧部(933)、底盖后内侧部(934)四者的高度是一样的;底盖左内侧部(931)的高度小于底盖右外侧部(912)的高度,底盖右外侧部(912)的高度小于底盖左外侧部(911)的高度;底盖左外侧部(911)与底盖左内侧部(931)之间具有底盖左侧腔(941),底盖右外侧部(912)与底盖右内侧部(932)之间具有底盖右侧腔(942);所述转轴单元(10)由转轴本体(100)、位于转轴本体一端的转轴第一套帽(101)及位于转轴本体另一端的转轴第二套帽(102)组成,转轴第一套帽(101)与转轴第二套帽(102)的外径相等,转轴第一套帽(101)的直径大于转轴本体(100)的直径;组装状态时,弹簧(3)的小截面端位于外壳(4)中,弹出支架(6)位于外壳(4)中并且弹出支架(6)位于弹簧(3)的下方,印泥盒(7)倒扣放置,并且储墨部件(71)放在印泥盒(7)的印泥盒腔(76)中,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8)位于弹出支架(6)下方的外壳内腔中,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8)同时位于弹出支架(6)的内部空腔中,印章本体(88)的上表面粘贴在翻转支撑部件底部(87)下表面,转轴本体(100)穿过腰形槽(49)、第一弯曲槽(607)、第二轴孔(824)、第一轴孔(814)、第二弯曲槽(617)、腰形凹槽,转轴第二套帽(102)套接在第一轴孔(814)之外、转轴第一套帽(101)套接在第二轴孔(824)之外,锁扣条扣入到锁扣槽中并卡住弹出支架(6),底盖(9)位于在印章本体翻转支撑部件(8)下方,转轴本体(100)卡合在第一卡接槽(961)及第二卡接槽(962)上;顶盖(1)倒扣在外壳(4)上方;使用状态时,锁扣条从锁扣槽中脱离,底盖左外侧部(911)向外及下方推运,底盖(9)脱离,按压弹出支架(6)即可实现印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共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4918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