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茅草组培快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504.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8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覃玉凤;肖玉菲;周丽珠;陈晓明;潘晓芳;覃子海;陈博雯;刘雄盛;张烨;张晓宁;刘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茅草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及炼苗移栽工序;修剪健壮的香茅草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将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最后进行炼苗移栽获得香茅草成活苗。本发明通过对香茅草外植体消毒,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等各项因素及培养方式的筛选,并采用适宜的炼苗、育苗措施,建立了香茅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种苗性状稳定,为香茅草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于推动香茅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茅 草组培快繁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香茅草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初代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及炼苗移栽工序;修剪健壮的香茅草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继代培养,形成丛生芽,将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最后进行炼苗移栽获得香茅草成活苗;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外植体选择及处理:于晴天选择健壮的香茅草,剪去下部残留根系及上部叶片,保留茎及部分叶鞘,剥掉外面1~3层叶鞘后作为外植体材料;用清水冲洗掉外植体表面泥土后放入去磷洗涤剂溶液中浸泡2min,同时用软毛刷刷洗外植体,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放入体积浓度75%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0s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将其放入体积浓度0.1%HgCl2溶液中浸泡8min~12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5次;(2)初代诱导:用手术刀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剥掉1~2层叶鞘后垂直插入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立稳;(3)继代培养:待接入初代诱导培养基中的茎段生长至5cm以上时,剪切掉上部叶片,保持初始芽芽体高度为2.5~3.5cm,将修剪后的初始芽转入继代培养基中,经过15~20天培养,增殖形成丛芽,增殖系数3.0~5.0;在超净台上,将增殖芽分株为单芽或小丛,对单芽或小丛继续进行继代培养;(4)生根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高≥3cm单芽剪掉上部叶片,保持单芽芽体高度1.5~2.5cm,将修剪后的单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7~10天后,即可长根;(5)炼苗移栽:待步骤(4)生根培养后的单芽根系长度达到1.0cm以上时移到室外育苗网室进行炼苗,3~7d后打开培养瓶盖,将生根培养基及组培苗倒出,轻轻挤压生根培养基,取出已经锻炼的生根苗,放入清水中震荡洗除残留药液;用木棍或其它工具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心钻孔,将生根苗放入孔中,捏紧育苗容器,淋透水,之后进行苗木管理;步骤(1)所述的外植体材料保留茎的长度为2.5cm~3cm;步骤(2)所述的初代诱导培养基的配方为:WPM+BA 0.3mg/L~1.0mg/L+白糖30g/L+琼脂4.5g/L,pH=5.8;步骤(3)所述的继代培养基配方为:WPM+BA 2.0mg/L~3.0mg/L+NAA 0.2mg/L~0.5mg/L+白糖3%+琼脂5.5g/L,pH=5.8;步骤(4)所述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WPM+IBA 0.8mg/L~1.0mg/L+IAA1.2mg/L~1.5mg/L+白糖1.5%+琼脂6.0g/L,pH=5.8;步骤(5)所述的育苗基质为椰糠;步骤(2)所述的初代诱导、步骤(3)所述的继代培养、步骤(4)所述的生根培养的培育控制条件均为:温度为25±3℃,光照强度2000Lx~8000Lx,光照时间12h/d~16h/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4650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