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渣型污泥焚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86715.1 | 申请日: | 201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909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仁;曹文波;明永刚;舒志强;魏凌敏;唐武才;李文龙;何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渣型污泥焚烧系统,炉排装置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将所述处理腔室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焚烧腔和位于下方的排渣腔,进料筒和送料筒设置在焚烧腔内,排渣筒设置在排渣腔内,待焚烧污泥经送料筒送入焚烧腔内,在送料过程中,排汽装置将污泥中含有的水汽抽出,待焚烧污泥通过进料筒落至炉排上方进行焚烧,燃烧产生的高温尾气对焚烧腔内的进料筒和送料筒进行加热,帮助污泥在焚烧前预热,焚烧的过程中生成的焚烧残渣在炉排作用下向排渣装置方向传送,最后经排渣装置搅碎后出料,大大提高污泥燃烧效率的同时,便于后续焚烧残渣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渣型 污泥 焚烧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排渣型污泥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炉体(1)、进料装置、送料装置、炉排装置(5)、排渣装置、排气装置(2);处理炉体(1)内设有处理腔室,炉排装置(5)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将所述处理腔室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焚烧腔和位于下方的排渣腔,所述焚烧腔侧壁设有进气口、尾气出口、第一进料口、排汽口,排气装置(2)与所述排汽口连通,所述排渣腔底部设有排渣口;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31)、第一螺旋机构(32)、第一驱动机构,进料筒(31)水平设置在所述焚烧腔内,进料筒(31)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第二进料口与第一进料口连通,第一螺旋机构(32)设置在进料筒(31)内,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螺旋机构(3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螺旋机构(32)旋转,第一螺旋机构(32)中部设有沿第一螺旋机构(32)轴向贯穿的排汽通道,所述排汽通道一端与排汽口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料筒连通;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筒(41)、第二螺旋机构(42)、第二驱动机构,送料筒(41)水平设置在所述焚烧腔内,送料筒(41)位于进料筒(31)下方且与进料筒(31)之间间隔预定距离,送料筒(41)靠近第一出料口一端顶部设有第三进料口且送料筒(41)远离第一出料口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和尾气入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出料口在所述第三进料口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进料口内,第二螺旋机构(42)同轴设置在送料筒(41)内,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螺旋机构(4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螺旋机构(42)旋转,第二螺旋机构(42)中部设有沿第二螺旋机构(42)轴向贯穿的尾气通道,所述尾气通道一端与尾气出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尾气入口连通;炉排装置(5)包括多个固定炉排、多个滑动炉排、第三驱动机构,多个固定炉排和多个滑动炉排交错布置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从所述第二出料口向所述排渣口方向从高到低布置,第三驱动机构与滑动炉排连接用于驱动滑动炉排相对于固定炉排滑动;排渣装置包括排渣筒(61)、第三螺旋机构(62),排渣筒(61)水平设置,排渣筒(61)位于排渣腔内,排渣筒(61)内部具有沿排渣筒(61)轴向延伸的储渣空腔,所述储渣空腔顶部具有进料开口且端部设有第三出料口,第三螺旋机构(62)位于排渣筒(61)内且平行于排渣筒(61)轴向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68671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泥焚烧系统
- 下一篇:蓄热式氧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