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良的车载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79722.9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91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郑继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源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车载充电器,其充电器壳体包括充电器上、下壳,充电器壳体的壳体容置腔内嵌装PCB线路板、负极弹片、正极弹簧、正极铜头,充电器壳体后端面的USB安装孔内嵌装USB充电接口,负极弹片包括一体成型的中间焊接部、左端接触部、右端接触部、左端连接部、右端连接部,左端连接部、右端连接部分别呈“Z”形弯曲,中间焊接部焊装于PCB线路板,左、右端接触部分别凸出于充电器壳体外表面,正极铜头前端部穿过充电器下壳的下壳通孔并延伸至充电器下壳前端侧,正极弹簧前端部与正极铜头后端部抵接,正极弹簧后端部焊装于PCB线路板。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良 车载充电器 | ||
【主权项】:
一种结构改良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充电器壳体(1),充电器壳体(1)包括有充电器上壳(11)以及位于充电器上壳(11)下端侧的充电器下壳(12),充电器壳体(1)于充电器上壳(11)与充电器下壳(12)之间成型有壳体容置腔(13),壳体容置腔(13)内嵌装有PCB线路板(2);充电器壳体(1)的后端面于充电器上壳(11)与充电器下壳(12)之间开设有朝后开口且与壳体容置腔(13)连通的USB安装孔(14),USB安装孔(14)内嵌装有USB充电接口(3),USB充电接口(3)与PCB线路板(2)电连接;壳体容置腔(13)内还嵌装有负极弹片(4)、正极弹簧(5)以及正极铜头(6),负极弹片(4)包括有中间焊接部(41)、位于中间焊接部(41)左端侧的左端接触部(42)、位于中间焊接部(41)右端侧的右端接触部(43),左端接触部(42)与右端接触部(43)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左端接触部(42)与中间焊接部(41)之间连设有左端连接部(44),右端接触部(43)与中间焊接部(41)之间连设有右端连接部(45),左端连接部(44)、右端连接部(45)分别呈“Z”形弯曲,中间焊接部(41)焊装于PCB线路板(2),中间焊接部(41)、左端接触部(42)、右端接触部(43)、左端连接部(44)、右端连接部(45)为一体结构,充电器上壳(11)与充电器下壳(12)之间开设有与左端接触部(42)对应的左端通孔(15)、与右端接触部(43)对应的右端通孔(16),左端接触部(42)嵌插于左端通孔(15)内且凸出于充电器壳体(1)的外表面,右端接触部(43)嵌插于右端通孔(16)内且凸出于充电器壳体(1)的外表面,充电器下壳(12)的前端部开设有朝前开口且与壳体容置腔(13)连通的下壳通孔(121),正极铜头(6)的前端部穿过下壳通孔(121)并延伸至充电器下壳(12)的前端侧,正极弹簧(5)的前端部与正极铜头(6)的后端部抵接,正极弹簧(5)的后端部焊装于PCB线路板(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源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源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67972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式车载充电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式充电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