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元气体配比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58022.7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27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裴宏杰;陈林锋;李公安;付坤鹏;王贵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15/04;B01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元气体配比混合装置,包括壳体、压力补偿装置、流体比例调节装置、温度补偿装置和流体混合装置;壳体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压力补偿装置包括筒状阀芯、弹簧A、弹簧B和上侧端盖;三个调压腔体上的顶部调压孔和底部调压孔之间通过气路依次串联连接;上端盖腔体出气孔下方设有流量调节腔,流量调节腔的底面前部连通出气孔;流体比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杠、轴套、轴承、轴承盖、温补腔体、温补腔盖、方形导槽和插板;温度补偿装置包括卷簧固定销、补偿盖、补偿盖接头、卷簧定位销和双金属卷簧;流体混合装置包括流道、混合腔和混合气输出孔;该装置能够实现压力和温度补偿,可适用于电磁影响较大,环境条件恶劣的工况。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气体 配比 混合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三元气体配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压力补偿装置、流体比例调节装置、温度补偿装置和流体混合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端盖(1)和下端盖(2);所述上端盖(1)的上部分为三个呈星形布置的调压腔体(4),下部分为上端盖柱座(3);所述下端盖(2)的上部分为下端盖柱座(5),下部分为三个呈星形布置的出气腔体(6);所述调压腔体(4)和出气腔体(6)是一一对应的;所述上端盖柱座(3)和下端盖柱座(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压力补偿装置包括筒状阀芯(7)、弹簧A(8)、弹簧B(9)和上侧端盖(10);所述筒状阀芯(7)位于调压腔体(4)的筒状腔体内,将筒状腔体分成顶部压腔室(15)和底部压腔室(16);所述顶部压腔室(15)侧面开有顶部调压孔(18),内部设有弹簧A(8),弹簧A(8)两端分别连接筒状阀芯(7)顶端和上侧端盖(10);所述底部压腔室(16)侧面开有底部调压孔(19),内部设有弹簧B(9);弹簧B(9)两端分别连接筒状阀芯(7)底端和调压腔体(4)内侧;三个调压腔体(4)上的顶部调压孔(18)和底部调压孔(19)之间通过气路(20)依次串联连接;所述调压腔体(4)的上端面设有上端盖进气孔(11);筒状阀芯(7)对应上端盖进气孔(11)的下方位置设有阀芯进气孔(13);所述筒状阀芯(7)下端面设有阀芯出气孔(14);上端盖柱座(3)与阀芯出气孔(14)对应位置设有上端盖腔体出气孔(12);筒状阀芯(7)顶端开有稳压孔(17);所述上端盖腔体出气孔(12)下方设有流量调节腔(30),流量调节腔(30)的底面前部连通出气孔(31);所述流体比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杠(22)、轴套(23)、轴承(24)、轴承盖(25)、温补腔体(26)、温补腔盖(27)、方形导槽(28)和插板(29);所述流量调节腔(30)底面后部两侧分别开有方形导槽(28);所述温补腔体(26)左右侧面分别固定有插板(29);所述插板(29)位于方形导槽(28)内;所述温补腔体(26)顶部安装有温补腔盖(27),所述温补腔盖(27)上开设有两个通气孔(41);所述调节丝杠(22)后端位于下端盖柱座(5)外侧,前端与温补腔盖(27)凸台的螺纹孔连接;所述调节丝杠(22)上依次安装有轴承(24)、轴套(23)和轴承盖(25);所述温度补偿装置包括卷簧固定销(32)、补偿盖(33)、补偿盖接头(34)、卷簧定位销(35)和双金属卷簧(36);所述温补腔体(26)与温补腔盖(27)之间为卷簧腔(37);所述卷簧腔(37)底部中心设有卷簧定位销(35);所述卷簧定位销(35)上固定双金属卷簧(36);所述补偿盖(33)为U字型,位于温补腔体(26)前侧板外侧;所述补偿盖(33)中心安装有补偿盖接头(34);所述补偿盖接头(34)穿过温补腔体(26)前侧板;所述双金属卷簧(36)前端通过卷簧固定销(32)与补偿盖接头(34)固定;所述流体混合装置包括流道(38)、混合腔(39)和混合气输出孔(40);所述下端盖柱座(5)的中心空圆柱凸台内为混合腔(39);所述流道(38)连通出气孔(31)下部;所述混合腔(39)连通流道(38)出口;所述混合气输出孔(40)连通混合腔(39)的出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4580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生物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筒型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