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沉井在既有建筑物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2719.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0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辉;张骁;白云;陈昂;刘志;陈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E02D23/00;E02D2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沉井在既有建筑物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既有建筑物的资料和原位地质勘测资料,确定增建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和几何形状,完成拟建沉井的设计方案;(2)测量放线,在原位确定沉井施作位置;(3)将沉井施作位置外边缘外移设计距离,以满足沉井基坑放坡要求、支模板要求及抽承垫木要求,破除该区域内既有建筑物的室内地面;(4)依次施作各节沉井,直至沉井下沉至设计深度;(5)顺次进行沉井封底施作和沉井顶板施作,沉井内部作为增建地下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全可靠、施工便利、高效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既有建筑物 地下空间 施工 地质勘测 模板要求 室内地面 基坑 外边缘 封底 承垫 放坡 放线 下沉 测量 便利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沉井在既有建筑物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既有建筑物的资料和原位地质勘测资料,确定增建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和几何形状,完成拟建沉井的设计方案;(2)测量放线,在原位确定沉井施作位置;(3)将沉井施作位置外边缘外移设计距离,以满足沉井基坑放坡要求、支模板要求及抽承垫木要求,破除该区域内既有建筑物的室内地面;(4)依次施作各节沉井,直至沉井下沉至设计深度;(5)顺次进行沉井封底施作和沉井顶板施作,沉井内部作为增建地下空间,沉井顶板作为既有建筑物新的室内地面,从而完成既有建筑物下增建地下空间的施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2271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