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化学氧应急自救呼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9221.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诸书章;贾彦翔;王三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2B18/02 | 分类号: | A62B18/02;A62B18/08;A62B18/10;A62B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24 | 代理人: | 岳洁菱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化学氧应急自救呼吸装置,包括单向呼吸阀A(4)、单向呼吸阀B(5)、单向呼吸阀C(8)、过滤筛板(9)、空气再生剂(10)、呼吸气囊A(12)、呼吸气囊B(11)和泄压阀(15),还包括呼吸面罩(1)、混流缓冲罐(13)、手柄(14)和空气再生罐(7)。本装置使用简单,能够有效降低装置呼吸背压,增强进入呼吸气囊中再生空气成分的一致性,提高呼吸质量,提升使用人员的舒适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化学 应急 自救 呼吸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手持式化学氧应急自救呼吸装置,包括:单向呼吸阀A(4)、单向呼吸阀B(5)、单向呼吸阀C(8)、过滤筛板(9)、空气再生剂(10)、呼吸气囊A(12)、呼吸气囊B(11)和泄压阀(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面罩(1)、混流缓冲罐(13)、手柄(14)和空气再生罐(7);呼吸面罩(1)具备3个外部接口,分别为面罩进气口A(2)、面罩进气口B(3)和面罩出气口(6),面罩出气口(6)与单向吸气阀C,面罩进气口A(2)与单向呼气阀A连接,面罩进气口B(3)与单向呼气阀B连接;呼吸气囊A(12)进气口和呼吸气囊B(11)进气口分别与混流缓冲罐(13)两侧通孔连接;呼吸气囊A(12)出气口与面罩进气口A(2)连接,呼吸气囊B(11)出气口与面罩进气口B(3)连接;呼吸面罩(1)为口鼻式,内侧四周有橡胶垫;空气再生罐(7)为圆柱体结构,空气再生罐(7)上端与呼吸面罩(1)的面罩出气口(6)螺纹连接;空气再生罐(7)内部上部和下部都设置有过滤筛板(9),过滤筛板(9)之间装填有空气再生剂(10);混流缓冲罐(13)材料为玻璃钢复合材料,上端面连接处为圆锥形,圆锥表面外侧有细棱,细棱之间有粘合剂,混流缓冲罐(13)上端与空气再生罐(7)下端粘接,实现空气再生罐(7)与混流缓冲罐(13)之间的密封;混流缓冲罐(13)两侧有通孔,混流缓冲罐(13)分别与呼吸气囊A(12)和呼吸气囊B(11)密封连接,混流缓冲罐(13)下端与手柄(14)连接;呼吸气囊A(12)和呼吸气囊B(11)的材料均为硅橡胶,呼吸气囊A(12)和呼吸气囊B(11)的中间有泄压阀(15);工作时,操作人员手握手柄(14),将呼吸面罩(1)置于面部口鼻处,向上压紧,使呼吸面罩(1)内侧四周的橡胶垫与面部贴合,开始正常呼吸;人体呼出的气体从面罩出气口(6)经过单向呼吸阀C(8)进入空气再生罐(7),流经上层多孔结构的过滤筛板(9)后气流均布分流,均匀的流入空气再生剂(10)的缝隙内,进行空气再生化学反应;再生空气经过下层过滤筛板(9)后进入混流缓冲罐(13),玻璃钢复合材料混流缓冲罐(13)有较好的隔热性能,空气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热不会通过空气传导至手柄(14);再生空气在混流缓冲罐(13)内经过混流和缓冲后分两路进入呼吸气囊中,呼吸气囊上的泄压阀(15)用于调节气囊内气体压强;吸气时,呼吸气囊A(12)中的再生空气经过单向呼吸阀A(4)进入面罩进气口A(2),再进入呼吸面罩(1);呼吸气囊B(11)中的再生空气经过单向呼吸阀B(5)进入面罩进气口B(3),再进入呼吸面罩(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192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雨伞的伞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雨伞的测紫外线或测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