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2820.0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2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郝际平;魏建鹏;田黎敏;寇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包括若干组原竹,各组原竹自上到下依次分布,每组原竹中的各原竹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每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上端齐平,每组原竹中各原竹的下端齐平,该格构柱结构的高度较高,并且承载力较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格构柱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原竹的格构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原竹(2),各组原竹(2)自上到下依次分布,每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上下相邻两组原竹(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每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上端齐平,每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下端齐平;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连接件及若干第一套圈(3),其中,第一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一中心钢管(8)及若干第一固定板(1),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1)对应一个原竹(2),第一固定板(1)的背面固定于第一中心钢管(8)的侧面,第一固定板(1)的正面为与原竹(2)侧面相配合的圆弧形结构,原竹(2)内嵌于对应第一固定板(1)内,第一套圈(3)套接于各原竹(2)的侧面上将各原竹(2)及第一中心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连接件、若干第二套圈(5)及若干第三套圈(4),其中,第二中心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钢管(6)及若干第二固定板(7),其中,第二固定板(7)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6)的侧面,第二固定板(7)的侧面为圆弧面,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7)对应上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及下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上下两组原竹(2)中的两个原竹(2)分别内嵌于对应第二固定板(7)的上下两侧,第二套圈(5)套接于上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上将上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与第二中心连接件相连接,第三套圈(4)套接于下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上将下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与第二中心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中心钢管(6)、若干第二固定板(7)、若干第三固定板、若干第二套圈(5)及若干第三套圈(4),其中,一个第二固定板(7)对应下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一个第三固定板对应上一组原竹(2)中的一个原竹(2);各第二固定板(7)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6)下端的侧面,第二固定板(7)的正面为与下一组原竹(2)中对应原竹(2)侧面相配合的弧面,第三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第二中心钢管(6)下端的侧面,第三固定板的正面为与上一组原竹(2)中对应原竹(2)的侧面相配合的弧面,各第二套圈(5)套接于下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第二中心钢管(6)及各第二固定板(7)相连接,各第三套圈(4)套接于上一组原竹(2)中各原竹(2)的侧面将下一组原竹(2)中的各原竹(2)、第二中心钢管(6)及各第三固定板相连接;各组原竹(2)中原竹(2)的数目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9282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