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面生物生态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4582.X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4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方莹;刘飞;唐晓芬;李璐;苏光瑞;王娇;王晶;程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圣海林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林源生态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坡面生物生态防护方法,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选用直径30cm左右、长度不大于1.2 m的茎秆作为滨水护堤材料,将需要保护防护的坡面整理平整,将准备好的芦竹茎秆沿等高线方向排列,茎秆间间隔约10 cm;各列芦竹茎秆之间搭茬不少于15cm,并用U型钉固定;再在坡面撒少量壤土,保证芦竹茎秆一半浮埋在土中,以利于保湿。该方法是在传统硬性护坡工程的创新,不仅提高了施工材料的生态性和适地性,利用芦竹形成的植物群落根系在有效固土的同时,也提升了坡面对污染物的净化吸附能力,且本发明方法还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养护费用低廉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生态 防护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坡面生物生态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茎秆收获:将芦竹在离地面4‑8cm处收割;(2)茎秆储藏:将收割后的芦竹茎秆保留外侧的叶皮和顶端的花穗,按照直径25‑35cm打捆,堆垛覆盖保湿或挖坑保湿堆放贮藏,备用;(3)设计使用:施工使用前,将贮藏的芦竹成捆取出、解捆,将芦竹茎秆梢部未完全木质化部分连同花穗部分一并截去,并且根据芦竹长度,分类分堆截齐,茎秆外部叶皮颖苞保留;将准备好的芦竹茎秆沿等高线方向排列,茎秆间间隔8‑15 cm;各列芦竹茎秆之间搭茬不少于15cm,并用U型钉固定;再在坡面撒少量土壤,保证芦竹茎秆一半浮埋在土中,以利于保湿;(4)后期维护:工程实施后,及时喷水保湿,芦竹利用其节间生根能力,在各与土壤接触的节间部位,发芽并生长出须根,长出新的植株,通过地上部分拦截和地表根系固着,实现对土质坡面的防护和植被的恢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圣海林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林源生态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圣海林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丰林源生态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2458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