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混凝土微凸体破碎的机床-基础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3852.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8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胜;王皓;李伟凯;戚泽华;赵开瑞;陶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混凝土微凸体破碎的机床‑基础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该方法认为混凝土表面微凸体受较大载荷时会产生破碎现象,原本破碎的微凸体负载由其他未破碎的微凸体承担,继续有微凸体产生破碎,如此往复达到一种平衡状态。首先依据相应混凝土标号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建立混凝土临界破碎应力和单个微凸体的临界破碎面积的关系,并获得单个微凸体临界变形面积值,基于分形理论分别求出混凝土微凸体在弹性、塑性、破碎变形阶段的承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提取不同预紧力下的试件结合面接触压强,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混凝土‑钢结合面接触刚度,并利用ANSYS进行仿真分析,设计实验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凸体 破碎 混凝土 接触刚度 基础结合面 结合面 机床 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表面 压强 变形阶段 单轴受压 方法提取 仿真分析 分形理论 理论模型 临界变形 平衡状态 应变曲线 承载力 大载荷 预紧力 试件 验证 | ||
【主权项】:
1.一种考虑混凝土微凸体破碎的机床‑基础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流程:步骤(1):单个微凸体临界接触面积的建立混凝土单轴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具有明显规律性特征,混凝土单轴受压时初始阶段微凸体表现为弹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在这一阶段接近直线关系,该阶段的终点称为比例极限,对应的临界应力为σc,峰点应力值即抗压强度为σ0,普通混凝土比例极限为σc=(0.3~0.5)σ0,平均取值σc=0.408σ0;超过比例极限后,微凸体开始转变为塑性变形,当超过破碎临界应力σu=(0.88~0.97)σ0时,微凸体开始出现破碎变形,平均取值σu=0.902σ0,由于破碎的微凸体无法继续承受载荷,应力应变曲线急剧下降;
式中σ0为混凝土抗压强度;ε0对应峰值σ0处的应变;本方法采用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式中,经过试验验证,参数N取值在1.3到4之间;由摩擦分形学得知微凸体法向变形ε和横截面积a'之间的关系为ε=G(D‑1)a'(2‑D)/2 (3)由式(1)、(2)、(3)得混凝土微凸体应力σ与横截面积a'关系式为
由Hertz接触理论可知,当单个微凸体变形量δ较小时发生弹性变形,随着变形量δ增加,微凸体弹性变形将逐渐转化为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临界变形量为δc,该点称之为比例极限,对应临界变形面积为ac;当变形量δ继续增加时,微凸体由塑性变形转化为破碎变形,该临界变形量为δu,破碎临界变形面积为au;由混凝土单轴受压时应力‑应变曲线知,比例极限临界应力σc=0.408σ0,破碎临界应力σu=0.902σ0,又由式(4)得到应力与变形面积的关系,所以比例极限临界面积ac,破碎临界变形面积au均计算得出,![]()
根据分形M‑B模型可知,如果微凸体接触面积a<ac,发生塑性变形,如果微凸体接触面积a>ac,则发生弹性变形;将临界面积关系推广到本方法中,则有微凸体接触面积0<a<ac时发生破碎变形,微凸体接触面积ac<a<au发生塑性变形,微凸体接触面积au<a<al发生弹性变形;步骤(2):混凝土表面接触载荷的计算根据Hertz接触理论可知,对于完全弹性变形和完全塑性变形时,其对应弹性接触载荷Fe、塑性接触载荷Fp分别表示为![]()
Fp=Ha' (9)其中E*是两个粗糙表面的等效弹性模量,E*=[(1‑ν12)/E1+(1‑ν22)/E2]‑1,ν1、ν2和E1、E2分别为两种材料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H表示较软材料的硬度;由式(8)得
将式(4)带入式(10)中,得混凝土塑性力为
混凝土达到破碎状态瞬间承受载荷Fu是不变的,且与混凝土单个微凸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Fu=σua' (12)根据微凸体横截面积大小统计学分布Fp函数在不同变形阶段的积分相加得到结合面总体法向接触载荷Fa,![]()
步骤(3):混凝土破碎迭代机理的建立在已知外载荷F0的情况下,根据公式(13)计算出对应微凸体的最大横截面积al,根据步骤(1)中临界面积变形关系得到总体外载荷Fa与各阶段变形力的关系,由式(14)可知当最大横截面积al<ac时,微凸体只存在破碎变形;当最大横截面积ac<al<au时,微凸体存在塑性变形和破碎变形;当最大横截面积al>au时,说明结合面上的微凸体存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破碎变形三种状态,总体外载荷Fa由弹性力Fe、塑性力Fp和破碎力Fu承担,由于破碎的微凸体不能承担力,所受载荷由其他未破碎的微凸体承担;将破碎力Fu作为下一层外载荷F1继续加载,计算出微凸体对应的最大横截面积al',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第n次迭代计算出破碎力
与上一层破碎力
的差值小到可以忽略不记时,破碎力全部转化为弹性力和塑性力,没有微凸体继续产生破碎变形,认为此时达到一种受力平衡状态;当有初始载荷F0作用在两表面并发生接触时,所有相互接触微凸体的接触状态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碎变形阶段,作用在微凸体三种接触状态下的力分别为弹性接触载荷Fe、塑性接触载荷Fp、破碎接触载荷Fu,其力平衡关系表达式为,F0=Fe+Fp+Fu (15)把初始载荷加载时的受力状态称第一层变形受力;随着载荷增加混凝土表面微凸体承担载荷超过破碎极限载荷时就会产生破碎现象,而破碎的微凸体是不能承担载荷的,此时原本由破碎的微凸体承担的载荷由其他未破碎的微凸体负担,所以在继续加载的过程中,将破碎接触载荷Fu以初始载荷F0的形式继续施加,第二次加载时的受力称为第二层变形受力,力平衡关系表达式变为,Fu=Fe'+Fp'+Fu' (16)其中,Fe'、Fp'、Fu'对应为第二层总弹性力、总塑性力和总破碎力,微凸体接触状态继续转化,更多的微凸体由塑性变形进入到破碎变形状态,如此往复迭代直到第n层,达到一种总体外载荷F0与每层微凸体承载力的总和相等的平衡状态,其中第n层破碎力Fun足够小可忽略不计,力平衡关系为F0=Fe+Fp+Fe'+Fp'+Fe”+Fp”+...+Fen+Fpn+Fun (17)步骤(4):混凝土‑钢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1)法向接触刚度根据Hertz接触理论得到单个微凸体法向接触刚度kn表达式为
单层总体法向接触刚度Kn是接触表面上每个独立微凸体的刚度总和,本方法只是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微凸体的刚度总和;
总体法向刚度KN等于每层总体法向刚度相加,表达式如下,KN=Kn1+Kn2+Kn3...+Knn (20)2)切向接触刚度两接触表面之间单个微凸体的切向接触刚度kτ表示为
式中,G、υ分别为混凝土材料的剪切模量、泊松比;r为真实接触面积a的半径,a=πr2=a'/2;同样,单层总体切向接触刚度
总体切向刚度KT等于每层总体法向刚度相加,表达式如下,KT=Kτ1+Kτ2+Kτ3...+Kτn (2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1385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补偿式角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量高精细度腔精细度的方法及装置